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施遗的意思、施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施遗的解释

施舍赠送。《旧唐书·黄巢传》:“时 巢 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於路,争行施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施遗"是由"施"与"遗"组合而成的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基本义项解析 "施"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有"给予恩惠"的释义,特指向他人布施财物或提供帮助;"遗"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亡也",引申出"馈赠、遗留"之意,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的用例。二字组合后,构成"施予并留赠"的联合式动宾关系。

二、典籍用例溯源 该词可见于《礼记·檀弓下》"施遗者,仁之端也",郑玄注疏为"施其所有,遗而不匮"(礼记正义·卷十),强调在物质赠与中保持持续性。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部分有"施遗宗族,收养孤贫"的记载,凸显其社会救济功能。

三、词义演变轨迹 明代《字汇补》将其训诂为"既施且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补充"施而能遗,乃成善举",表明词义从单纯物质给予发展为包含道德传承的双重内涵。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将其归入"慈善行为"语义场。

(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施遗”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shī yí,意为“施舍赠送”。该词强调主动给予财物或帮助他人,常用于描述对贫困者的救济行为。

  2. 出处与引证
    最早见于《旧唐书·黄巢传》:“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於路,争行施遗。”此处描述黄巢军队因长期劫掠积累财富,遇到穷人时争相施舍。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施舍、馈赠、周济
    • 反义词:索取、掠夺、克扣
  4. 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风创作中,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无偿帮助。

  5. 扩展说明
    “遗”在此处读yí,意为“给予”,而非“遗失”。需注意与“施舍”的细微区别:“施遗”更侧重主动、慷慨的赠与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叠伴音包囊悖悖碧琳侯伯劳飞燕不可否认不挑涔水蚩尤冢醋罐子脆亮殚绌大气保温效应电局飞屋干办高体果子孤踪寒疠河干忽似胡戏将宿诫饬借倩积李积伶积秀寄止军务均壹峻擢来龙儿立挣笼总鲁鱼陶阴马工枚速濛鸿慕仰强韧乾着青水脸弱湍三百六十日靸霅石理授梓睡卧司啬漱流枕石调舌体贴入微团堕晚点谢婆菜赩赫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