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国语·周语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汉书·律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於斗十一度。” 晋 傅玄 《大寒赋》:“日月会於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今天子整齐乾坤,出入神圣……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润。”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 燕 的分野,属 幽州 。《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 燕 之分野,属 幽州 。”《文选·木华<海赋>》:“东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 扶桑 衔日边, 析木 带津遥。”
(3).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 慈溪 之阴,双桂森森,望於东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析木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字义 "析"指劈开、分开,《说文解字》释为"破木也",本义为用斧头劈开木头。"析木"作为动宾结构,字面指劈开木材,如《诗经·齐风》"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中"析薪"即同此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归入动词性短语,表示分解木材的动作。
二、天文概念 在中国古代星象体系中,析木为十二星次之一,对应黄道十二宫的人马宫。《尔雅·释天》记载其方位"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涵盖尾宿、箕宿等星官,是传统历法划分天区的重要坐标。唐代《开元占经》详细记载其占候意义,与分野理论中的燕地对应。
三、古籍例证 《春秋左传·昭公八年》"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的记载,佐证了其作为天文术语的早期应用。宋代《梦溪笔谈》卷七更系统阐释了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
四、引申意义 在文学创作中,析木常被赋予象征含义。清代《日知录》将其引申为分析事理,如"析木之理,犹析事理",体现由具体物象到抽象思维的语义扩展。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剖析""析理"等衍生词汇。
(注:因学术引用规范要求,本文参考文献均来自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校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注疏》、国家图书馆藏《开元占经》等权威典籍,具体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网站ctext.org查询原始文献。)
“析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析木是古代天文学中的“十二星次”之一,对应地支的“寅”,与二十八宿中的尾宿、箕宿相关联。它标志着从尾宿十度到斗宿十一度的区域,与立冬、小雪节气相关。古代文献如《国语·周语下》《汉书·律历志》均提及析木的星次划分。
象征意义:析木还象征植物破壳而出的初生状态,对应农历正月(孟春),与天干“甲”、地支“寅”的意象相通。
析木在古代常代指幽州、燕地(今河北北部至辽宁一带)。根据《晋书·天文志》等记载,析木次星对应的分野属幽州,故成为幽燕地区的代称。例如唐代诗人顾况的诗句“析木带津遥”即指此地域。
“析木”字面指劈开木头,即“樵柴”。明代方孝孺的《双桂轩铭》中“析木可焚”即用此意,强调木柴的实用性。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国语》《汉书》等古籍或天文历法相关研究。
爱势贪财碑林崩漏边夷残俸漕渠冲塞彫楹跌水东皇太一董事会对角线夺眶而出反颜風瀟雨晦服期高鉴贵简还受海涂养殖横金拖玉涸泽之神后槽还价回迹蕙路晦涩家生孩儿接篱解霜雨诘屈謷牙倨贵考练乐山廉镇流云小诗闷闷摩托化步兵鸟穷牛酒牛头阿旁劈帐乾餱钱质轻翼亲懿岐薛瞿塘热身赛肉赘射生设问徒劳无益屯备晚春虾菜相伦先驱筱篱西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