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干练能办事。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度使书》:“由是经之旨弃而不求,圣人之心外而不讲,干办者为良吏,适时者为连贤。”《金史·章宗纪二》:“今之察举官吏者,多责近效,以干办为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海公 精力干办,尚能必行其意,后人效之,一步不可行,而物议沸矣。”
(2).经办;办理。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胥吏魁桀狡狯》:“一日, 陈 谓胥曰:‘宅中欲会一二女客,何人可使干办?’”《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李雄 ﹞到得干办了公事,却又没工夫照管儿女。”
(3).亦称“ 干办公事 ”。原名勾当公事,避 宋高宗 赵构 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旧制诸路监司属官,曰勾当公事。 建炎 初,避 高宗 嫌名,易为干办。时军兴属公数倍,平时有题於传舍云:‘北去将军少,南来干办多。’盖始此。”
干办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解析
一、基本释义
"干办"在汉语中作动词时,指办理事务、处理具体事宜,强调高效完成任务的行动力。《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精明干练而善于办事",常见于古代公文中,如"干办公务"(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
二、详细解析
"干办"为宋代特有的低级事务官职称谓,隶属中央机构或地方衙门,负责执行具体政务。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枢密院等机构设"干办官",职责涵盖文书传递、物资调配等(来源:中华书局《宋史·职官志》)。
南宋时期,"干办"职能扩展至军事领域,出现"干办公事"一职,辅助将领管理军务。《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有"差干办官查核边关粮草",印证其监察职能(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语源考据
"干"字取"主干、承担"之意,"办"表"处理",组合后凸显务实特性。明代《字汇》注:"干,主也;办,成也",强调主导并完成事务的核心含义(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字汇》)。
“干办”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词义 指干练能办事的能力,或表示经办、办理具体事务的行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形容官员的行政能力,如唐代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提到“干办者为良吏”,强调其作为优秀官吏的标准。
历史官职演变 作为宋代官职名称,原称“勾当公事”,因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为“干办公事”。其职能属于中央及地方要员(如制置使、转运使等)的属官,负责处理各类行政事务,具有实际执行权。
职能范围 主要承担长官委派的具体事务,涉及司法(提点刑狱)、资源管理(茶马贸易、矿产)等多个领域,属于综合性事务官员。
文献佐证 该词在《金史》《五杂俎》等史料中均有记载,例如明代谢肇淛评价海瑞“精力干办”,说明该词长期用于描述官员的务实能力。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干办”已不作为常用词,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职官制度与语义演变,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
安营扎寨保辜本嗓秉赋彩帛朝驾秤不离铊枨闑趁衙敕答齿让春旦出头棒子翠围珠裹迭跃丁卯顿利妨害反间计伏质官店国禁宏迈鸿蒙初辟滑脉悔惧虎口余生迦陵毗伽讲习绞锋戒忌激烈竟自鸡皮馈携良榦练功十八法没张致偏厦青琐闼琼扉觑便赛庙三郊慎守摄召时时轼蛙数课讨习田单委会卫气围岩五觳毋事无味相维小乙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