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止的意思、寄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止的解释

犹寄住,寄居。《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汉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妻乃寄止邻舍,昼纺夜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洛阳 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寄止灵臺,或十日不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寄止(拼音:jì zhǐ,注音:ㄐㄧˋ ㄓˇ)指“寄住”或“寄居”,即暂时依附他人或他处居住。该词多用于描述因无固定居所而暂居他处的状态。


二、引证与古籍用例

  1. 《周礼》郑玄注
    汉代郑玄在注释《周礼·地官·遗人》时提到:“羇旅,过行寄止者”,指旅途中临时借宿的人。
  2. 《后汉书·列女传》
    记载姜诗之妻“寄止邻舍,昼纺夜绩”,描述她因故暂居邻家的情景。
  3. 《水经注·穀水》
    北魏郦道元提到洛阳有人“寄止灵臺,或十日不炊”,反映战乱中无家可归者的困境。

三、用法说明


四、总结

“寄止”一词承载了古代社会流动人口的生活状态,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文化背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后汉书》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止

寄止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寄和止。

寄止的部首分别是宀和止。

寄:是由宀部和既部组成的复合字。宀是表示房屋的部首,既表示说话的意思。寄的本义是既在屋中,便于说话。

止:是表示脚步停止的意思。止的本义是走路行走过程中,脚步停住。

寄止一词的来源是《三国志·卷二十六·吴书三·周瑜传》:“使人招胡济,左右两斩之,欲乘间寄止关用事。”这里的寄止是指暂时停住、暂时停止的意思。

寄止在繁体字中的书写形式为「寄止」。

在古时候,寄止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里,寄的古代写法为「寄」,止的古代写法为「降」。在《说文解字》中,寄的古代写法为「宀也既」,止的古代写法为「止也已」。

一些寄止的例句:

1. 请把这封信寄止,确保它能按时到达。

2. 他被寄止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无法离开。

一些与寄止有关的组词:

1. 加寄:额外加上寄送。

2. 寄送:通过邮局等寄送。

3. 一寄:寄存、寄放。

寄止的近义词:

1. 停住:停止行动。

2. 暂停:暂时停止。

寄止的反义词:

1. 行动:继续前进。

2. 开展:开始进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