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结援的意思、结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结援的解释

(1).结为外援。《国语·晋语七》:“四年,诸侯会于 鸡丘 ,於是乎布令、结援、修好、申盟而还。”

(2).结交攀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丞相 初在 江 左,欲结援 吴 人请婚。”《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安北将军、都督 幽州 诸军事 王浚 ,以天下方乱,欲结援夷狄,乃以一女妻 鲜卑 段务勿尘 ,一女妻 素怒延 ,又表以 辽西郡 封 务勿尘 为 辽西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结援"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缔结盟约或建立关系获取外部支持。《汉语大词典》将其训释为"结交外援",《辞源》则强调其"缔结同盟以作声援"的政治属性。该词由"结"(缔结)与"援"(援助)两个语素复合而成,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的"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生动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结援活动。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结援"的应用范畴从最初的政治军事领域逐渐扩展。汉代王充《论衡·超奇》载"文墨辞说,士之荣华,非徒缮修篇章,结援宾客也",说明该词已延伸至士人阶层的社交活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虽有所降低,但在史学研究中仍保持学术生命力,如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分析安史之乱时,多次使用"结援"描述边疆势力与中央政权的互动关系。

注:引文来源依次为《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结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以下是具体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结为外援
    指通过结盟或联合外部力量,形成互相支持的同盟关系。

    • 例如:《国语·晋语七》记载:“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令、结援、修好、申盟而还。” 这里的“结援”指诸侯国之间建立外部联盟,共同应对局势。
  2. 结交攀援
    指通过主动结交权贵或有影响力的人物,以获取支持或提升自身地位。

    • 例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中提到,王丞相初到江左时“欲结援吴人请婚”,即希望通过联姻结交当地势力。

二、使用场景与辨析

若需更多文献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国语》《世说新语》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六子颁奖宝旛备礼蚕家筞筞尘伏出鬼入神悴荒当道端淑蹲鸱蛾罗鄂王附乔隔硋耕耘彀中化淳矫健进导旧心空围控制流计算机款恻夔一足括磨揽田勒戒连鐖令王棉毯内贸念酸浓济秾密匏壶抛射怦怦破胜潜计褰褰青藜寝睡湫窄全数阙行曲肖乳气束列堂札誊清涂陌绾摄玩俗文辩详决相声小倒洗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