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守的意思、扼守的详细解释
扼守的解释
[guard a strategic point] 据守要地,防敌侵入
详细解释
把守。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敌情》:“ 越南 人心既固,自可扼守城隘,以絶其粮。” 胡适 《<老残游记>序一》:“时诸军皆扼守 山海关 ,以拱京师。” 峻青 《黎明的河边·烽火山上的故事》:“我们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的一个团,英勇地扼守在 烽火山 上,控制着 五龙河 的渡口。”
词语分解
- 扼的解释 扼 è 用力掐着,抓住:扼杀。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表示振奋、失意、惋惜等情绪)。力能扼虎。 抓要点,简要:扼要。 把守,控制:扼制。扼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古同“轭”,牛马等拉东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专业解析
扼守,汉语动词,指凭借险要地势或关键位置进行强力把守、控制,以阻止敌方通过或保护己方要地。其核心含义强调在战略要点上实施强力防御或封锁。
详细释义:
-
核心含义:
- 扼: 本义指用力掐住、抓住要害部位。引申为控制、把守关键之处。
- 守: 指守卫、防守、保卫。
- 扼守: 两字结合,强调占据并强力控制住某个地理上的咽喉要道、险关隘口或战略据点,以阻止敌人前进、通行或保护己方重要区域的安全。其行为具有主动性、控制性和防御性。
-
典型场景与应用:
- 军事领域: 这是“扼守”最经典的使用场景。指军队占据并守卫险要的山口、关隘、桥梁、渡口、交通枢纽等,利用地形优势阻挡敌军进攻或切断其退路、补给线。例如:“我军扼守山口,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这个要塞扼守着通往首都的必经之路。”
- 地理与经济领域: 引申指占据并控制具有重要战略或经济价值的地理位置。例如:“这座城市扼守着入海口的咽喉,是重要的贸易港口。” “该地区扼守着矿产资源的运输通道。”
- 抽象引申: 有时可用于比喻控制关键环节或要点。例如:“在谈判中,他扼守着价格底线。”
-
关键特征:
- 占据要地: 前提是占据的是具有战略价值、易守难攻或控制通行的地点。
- 强力控制: 不仅仅是守卫,更强调通过力量(军事力量、地理优势等)实施有效控制,形成屏障或封锁。
- 防御目的: 主要目的是阻止敌方行动、保护己方利益或控制特定区域/通道。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扼守”的释义为:“把守(险要的地方)。” 这是中国大陆最具权威性和普及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汉语大词典》: 作为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其释义更为详尽,强调“控扼守卫要地”。该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注:由于在线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官方在线版)通常需要订阅或未提供免费链接指向具体词条,此处仅列出词典名称作为权威参考依据,符合原则中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扼守”是一个军事或战略相关的动词,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占据险要地理位置并严密防守,防止敌方侵入或突破。核心要素包括:
- 地形险要性:通常用于描述关隘、渡口、山口等战略要地(如提到“扼守烽火山控制五龙河渡口”)。
- 防御目的性:强调通过控制关键点阻断敌人进攻或保护己方区域(定义为“据守要地,防敌侵入”)。
二、结构与发音
- 拼音:è shǒu(、4、6均标注一致)。
- 词性:动词,由“扼”(用力控制)和“守”(保持、防卫)组合而成(说明结构为左右+上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把守、据守、防守(、7、9均列举)。
- 反义词:失守、沦陷(、9提及)。
四、典型例句
- 军事场景:“战士们扼守山口,击退敌军”()。
- 地理描述:“华山天险被残敌扼守,终被我军智取”()。
- 历史用例:清代薛福成提到越南“扼守城隘以绝敌粮”()。
五、用法演变
最初多用于军事领域,现代可引申为坚守抽象事物,如“扼守道德底线”(扩展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6、7的详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万雄师本字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惨咽差品愁戚戚刺芡葱头大老远澹宁稻穟大通踶跂钝敝烦倦飞响诽誉在俗梗切个中人家沽吊鬼计含辛茹苦翰院核产弘雅画分减银交泰金镞箭纠众沮诽居寡据梧康安笼鹅家世虏获男高音幈帏锵鈜戗戗黔驴技孤浅显易懂凄恨器局请粟秋妇秋烟诎曲柔嫩苫次受授遂心如意太平天国汤炭驼载外谪汪古部违敌乡蠹小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