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贼为党。《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字 文休 , 汝南 平舆 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靖 后自表曰:‘党贼求生,情所不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甚至以 察罕诺门汗 大剌麻,亦党贼拒战,王师讨平之。”
黨賊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黨”与“賊”组合而成,具有以下含义:
词义解析
“黨”在古汉语中多指利益集团或政治派系,含贬义,如《论语·卫灵公》中“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即隐含对结党行为的批判。“賊”原指破坏法度、危害国家之人,如《左传》中“毀則為賊”。二者结合,“黨賊”指勾结成党、共谋恶行的群体,或特指叛国乱政的势力。
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及政论文章。例如《晋书·载记》评后汉政权“外托君臣,内实黨賊”,《宋史·奸臣传》亦用“黨賊擅权”描述权臣结党乱政的现象。
语义演变
近代语境中,“黨賊”可引申为勾结外部势力损害国家利益的团体。如章太炎在《訄书》中批判清末官僚“黨賊卖国”,此处“賊”暗指外国侵略者。
参考来源
“黨賊”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或语义演变分析,可查阅古籍或专业辞书。
白莲池霸业边黎裱糊标鉴赑风比驯步军不入俗捕捉尘顔宠眄大单于答腊鼓杜门绝客敦饬分外和蔼近人河右黄杨宦者画苑火院家私将机就计桀犬吠尧榼牙料嘴旷居款心阃司蜡人冷金牋连衣裙劣势黎邑漏税门板猊炉奴颜婢色判然不同凭虚公子且复生搏生辉势豪説来话长疏秀斯文诉枉泝沿讨口牙天恩祖德推类吐退无能为侠辅崄峭闲歇泉遐终希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