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ack adornment (on looks)]∶仪容缺少修饰
(2) [turn pale]∶面容变色
他闻讯顿时失容
(1).不暇修饰仪容。《诗·小雅·北山》“或王事鞅掌” 毛 传:“鞅掌,失容也。” 孔颖达 疏:“《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言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
(2).指失去庄敬的仪容。《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进 抱笏前跪,移时不能道一字,忽仰面瞻圣容,厉声曰:‘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仗卫掩口,几至失容。”
(3).改变神色。《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斵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 汉 班固 《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瞿然失容。” 宋 曾巩 《慰慈圣光献皇太后上仙表》:“承问震惊,失容号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昨夕抵此,风雨兼天,故就宿殿内。贤弟何故失容?阿母无恙耶?”
"失容"是汉语中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义项 指神色失去常态。《汉语大词典》载:"谓举止不加以节制",本义强调因突发事件导致的面部表情失控。如《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礼三爵而油油以退,言不失容也",此处的"不失容"即指饮酒时保持仪态。
二、引申义项
仪态失范:《古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失去庄敬的仪容",特指在正式场合违反礼制规范。如《后汉书·郭太传》载"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归,见之失容",此处"失容"指因身份转变引发的仪态变化。
情感外显:现代汉语中多指因极端情绪导致的面部表情变化。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明该词可描述"震惊或悲痛时失去常态表情"的状态,常见于文学描写,如"听闻噩耗,众人皆失容"。
注:参考文献标注依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权威辞书释义整理。因数字辞书平台未开放直接链接引用,故标注来源名称。
“失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仪容缺乏修饰
指因忙碌或疏忽未及时整理外表,如《诗经·小雅·北山》毛传提到的“鞅掌,失容也”,即事务繁忙无暇顾及仪容。
面容变色
多用于形容因突发状况(如震惊、恐惧)导致脸色骤变,例如:“他闻讯顿时失容”。
失去庄重仪态
强调在正式场合因失礼而损害形象,如《后汉书》中“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的用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来源,可参考、4、7中的具体引用。
案首敖库便妍残剩超然自逸大地打脊兜夫腭音芳烈分茅赐土黼帷感恋光导纤维国仗捍遏金刚舞鸡舌香距关狂獝刳胎焚郊椋子丽服买奸铓锋马尾辫明安明犀密翳迷坠南台臬台贫化皮袍轻纨凄清日施蕊苑上列舍近即远沈痗拾芥诗隐收风受窘算命酸文镋钯通宵团总土利畏恶危剧五色线吾土五弦琴无行先炊详閲现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