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鸡舌香的意思、鸡舌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鸡舌香的解释

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唐 刘禹锡 《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 鸡香 ”、“ 鸡舌 ”。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脣厌授餐。”《天雨花》第四回:“愿为鸡舌噙於口,常作灵臺贮在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鸡舌香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植物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与植物特征 鸡舌香原指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的干燥花蕾,因形似鸡舌得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中药名,即丁香,形似鸡舌,可治口臭"。其植物特性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花蕾呈红棕色,含浓郁挥发性香气成分。

二、历史应用考据 汉代起鸡舌香被用作口腔清洁品,《汉官仪》记载尚书郎需"含鸡舌香奏事",以祛除口部异味。唐代《新修本草》载其"味辛温,主温脾胃,止霍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含鸡舌香的"甘露饮"配方,用于口腔溃疡治疗。

三、文化符号演变 该物在古代文学中常作雅致象征,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云"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喻指文人雅士风范。明代《本草纲目》系统记载其药用价值,李时珍特别强调"治虚哕,小儿吐泻"的临床功效。

四、现代科学验证 现代药理学证实,鸡舌香主要成分丁香酚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中华本草》载其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缓解胃脘冷痛"。2023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归入温里药类别,规定含量标准为丁香酚不得少于11.0%(ml/g)。

网络扩展解释

“鸡舌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香料名称,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鸡舌香即丁香(植物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是桃金娘科植物的干燥花蕾。因其形状类似鸡舌而得名,主要原产于东南亚及中国南方地区。

二、历史用途

  1. 官员奏事礼仪
    汉代起,尚书郎等官员上殿奏事时需口含鸡舌香,以保持口气清新。《汉官仪》记载:“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成为官员身份的象征。

  2. 去除口臭的香料
    唐代文献如《野叟曝言》提到其用于口腔清洁,权德舆诗中“芬芳鸡舌向南宫”也印证了这一用途。

三、文学与文化意象

古代诗词中常以“鸡舌香”暗喻官员身份或文人雅趣。例如:

四、其他说法辨析

个别资料(如)称其为“形容食物美味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主流观点仍以丁香解释为主。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官仪》《初学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搬运作用北毳贝阙敝邑钞拨程颐螭头官冲天春年符文诡更寒野滑鬼环目架牟佼健进白矜诞记念劲阴偈文积郁骏驱焌油坑灰未冷拦纵老扈留处卤部买赎芒茅谬冀捏饰泥濜凭轼旁观棋炒轻帆秋行夏令确然不羣日趋容易如梦如醉市暨十三陵水库水牕水溢説称锁索桃源想田稻褪后趋前屠龙之伎枉突徙薪瓦殶畏龙文流吴子瑕秽黠捷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