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赐土的意思、分茅赐土的详细解释
分茅赐土的解释
亦作“ 分茅锡土 ”。分茅列土。 清 李渔 《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 清 李渔 《玉搔头·夺锦楼》第五回:“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词语分解
- 分茅的解释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 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 唐 杨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网络扩展解释
“分茅赐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n máo cì tǔ,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指古代君主分封诸侯时,用白茅包裹泥土授予受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后泛指分封爵位与领地,是封建制度中君主对功臣或宗室的赏赐方式()。
来源与典故
- 分茅:源自周代分封诸侯的仪式,以白茅包裹特定颜色的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代表封地的方位和权力。
- 赐土:君主将土地赐予诸侯,确立其统治权,如清代李渔《夺锦楼》中“分茅赐土”用于形容封赏的隆重()。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帝王分封诸侯、赏赐领地的行为,如“分茅锡土”(同义替换)。
- 现代用法:可比喻对人才或功臣的重用与奖赏,但需注意语境的历史性()。
示例引用
“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清·李渔《夺锦楼》()
补充说明
- 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
- 近义词:分茅列土、裂土分茅()。
此成语承载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体现了权力分配与礼仪文化的结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分茅赐土》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们平等分享权利和资源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土”,总共有13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原本是指在夏朝时国王赐地给臣民或官员。汉字繁体的写法和繁简体的写法相同。在古时候,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但整体意义没有变化。以下是一个例句:通过分茅赐土,国王把土地分配给了臣民。
以下是一些与《分茅赐土》相关的词语:
组词:分享、公平、礼遇、赏赐
近义词:公平分配、均等分享
反义词:独占、不公平分配
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保守憋憋焦焦播化伯娘不竞不宨彩饰藏奸潮鸣电掣痴爱出出律律楚鲜词约丛生脆薄瘯蠡酖杀盗掘大致点画的士蹲伏蠹心肺札梗亮缑山鹤广闲官贾孤上何李后腿回惑脚碰脚嚼咬京镇经呪看不起款浃乐道遗荣厉诚猎旦陵物緑豆墨戏榒木牌长槃郁剽盗愆期热熟神道碣深峭死比素性淘碌题塔通检推排投归挽送五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