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牡橭的意思、牡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牡橭的解释

榆木名。也称无姑。《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橭,读为‘枯’;枯,榆木名。” 清 钱大昕 《答问》:“牡橭即无姑,牡、无声相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牡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古籍用例进行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牡”的本义

    指雄性的鸟兽(与“牝”相对),引申指阳性或凸起之物。《说文解字》:“牡,畜父也。从牛,土声。”(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三)

  2. “橭”的释义

    指枯死的树木或无枝叶的树干。《山海经·中山经》郭璞注:“橭,木名。”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考据:“橭当为枯字之异文。”(来源: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卷五)

  3. 复合词“牡橭”的推测义

    结合二字本义,“牡橭”可能指高大挺拔却已枯死的树木,强调其形态刚健(牡)而内质枯槁(橭)的特征。此解符合古汉语中“牡”常用于形容山岗、锁钥等刚硬物体的引申用法(如“牡丘”“牡钥”)。

二、典籍用例佐证

《山海经·中山经》载:“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木多橭。”虽未直接使用“牡橭”,但“橭”作为特定枯木名称的记载,为理解复合词提供了语义基础(来源:《山海经》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

三、现代辞书收录情况

该词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主流辞书收录,属生僻古语词。其释义需依托古籍训诂及文字学考据,建议参考专业文献如《古汉语通假字汇释》(来源: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清嘉庆刻本)
  3. 《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宋刻本影印版)
  4.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牡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牡橭(拼音:mǔ gū)指一种榆木的别称,也称为“无姑”。该词源自《周礼·秋官·壶涿氏》,其中记载:“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古代学者郑玄在注解中进一步说明:“橭,读为‘枯’;枯,榆木名。”

二、词源考据

  1. 音义关联:“牡”与“无”在古音中可能因声近而通假,清代学者钱大昕在《答问》中提到“牡橭即无姑”。
  2. 用途:古代用于祭祀或巫术仪式,如《周礼》中描述的驱邪场景,将牡橭木与象牙串联后沉入水中以“杀神”。

三、其他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植物名或《周礼》中的礼制细节,可参考《周礼注疏》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悲班示碧油车馞馞城里人重孙女点收鼕鼕对工多疑芳情风珂奋扬告天子国事访问轰震睆睆挥发回遹蹇谔吉丢疙疸金笔进力旧落倦憩开田开业空炮辽东鹤了望军灵煦灵芸流传留有余地留园拢家楼烦轮唱曲率众蛮犷内书生逆暴逆气平声签省汽车渡船清奇七子八婿取灯儿任患赏勋勝義释侣诗咏属人耳目危急存亡无眚曏使咸海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