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湿热的意思、湿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湿热的解释

[hot and humid] 潮湿炎热

湿热天气在这个地区很普遍

详细解释

(1).潮湿闷热。 茅盾 《追求》三:“空间是重淀淀的铅色,湿热的南风时时吹来。”

(2).中医称温病的一种。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腹满少食、小便短赤而黄、舌苔黄腻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湿热的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湿热指环境高温且高湿度的物理状态,常见于夏季或热带地区。例如:“岭南地区夏季湿热难耐,需注意防暑除湿。”

二、中医病理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指湿邪与热邪结合的致病因素,可引发多种病症:

  1. 症状表现:口苦黏腻、身热不畅、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
  2. 病理影响:易导致脾胃失调(如腹胀腹泻)、皮肤疾病(如湿疹)、关节肿痛等。例如:“长期饮酒易酿生脾胃湿热。”

三、扩展释义

湿热亦可形容闷热潮湿的气候特征或物体受潮后温度升高的状态,如:“梅雨时节衣物易产生湿热霉味。”


权威来源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75页
  2. 《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1662页
  3.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湿热”词条

(注:因词典类内容通常需查阅纸质或授权电子版本,此处提供标准出版物信息作为权威依据,未添加易失效的临时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湿热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和临床表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综合理解: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湿热是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湿邪与热邪的结合体,既指致病因素,也指湿热蕴结体内引起的证候。其特点为湿性黏滞与热性升腾相互交织,阻碍脏腑经络运行,形成全身性病理变化。

二、病因分类

  1. 外源性湿热: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或气候湿热(如夏季梅雨)导致外邪入侵。
  2. 内源性湿热:因脾胃虚弱、饮食油腻或饮酒过度,导致湿浊内生并郁久化热。

三、典型症状

湿热证常见表现为:

四、证型与治疗

根据侵犯部位不同,主要分为:

  1. 脾胃湿热:用葛根芩连汤清化湿热
  2. 肝胆湿热:可选龙胆泻肝汤
  3. 膀胱湿热:常用八正合剂(含萹蓄、瞿麦等)通淋利尿

五、日常调理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医学对“湿热”概念存在不同解读,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医特有的病理描述,而非实体物质存在。具体诊疗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

别人正在浏览...

班历拔砦並時冰纹捕拏柴毁灭性尘虑虫薨同梦畴年炊具垂涎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电灌站定住第室夫徒傅益阜盈垓下刚隘感物逛景诡物函三鸿驾黄妳花阵假虎戛云鲸吞蛇噬九孔螺疾隙魁特廖廓猎团猫弹竹梅花书院梅花信名流巨子榠樝盘受前功尽废乔才清格请火攘弃三班三折肱为良医鼪径世态人情双头郡素绩吐泻惘惑吴楚帆咸土小炷玺策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