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夫徒的意思、夫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夫徒的解释

旧时称 秦 汉 时刑徒中服劳役的人。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四:“所以一些的农民、伕徒、亡人、奴产子,终竟把 秦 朝的大兵大将克服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夫徒"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被征发服劳役的成年男子,常见于史书与政论文献。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项详解:


一、基本释义

指服劳役的壮丁或民夫,多用于描述古代国家强制征调的体力劳动者。

例证:

《商君书·垦令》:"令送粮无取僦,无得反庸……夫徒、车牛舆重设,必当名。"

(译文:规定运送粮食不得雇车,不得返程载私货……征调的役夫、车辆载重必须与登记名册相符。)


二、构词解析

  1. 夫(fū):
    • 本义为成年男子,《说文解字》:"夫,丈夫也。"
    • 引申指从事体力劳动的男子,如《左传》"役夫"、"农夫"。
  2. 徒(tú):
    • 本义为步行,《说文解字》:"徒,步行也。"
    • 引申指服劳役者、兵卒,如《周礼》"胥徒"指官府杂役。

合成词义:二字同义复用,强调"被役使的男性劳动力"。


三、文献用例

  1. 《管子·轻重甲》:

    "夫徒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

    (役夫聚集居住,观察灾荒饥馑,审视国家变故。)

  2. 《汉书·食货志》:

    "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夫徒之治官府者,岁不过三日。"

    (记载劳役者每年为官府服役不超过三日。)


四、相关概念辨析


五、历史背景

先秦至汉代,国家工程(如水利、筑城)依赖"夫徒"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推行"徭役"制,对"夫徒"的征调、管理有严格名册登记("当名"),成为中央集权的重要基础。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夫徒"词条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夫"、"徒"释义
  3. 《商君书校注》(张觉译注)垦令篇注解
  4. 《管子集校》(郭沫若等)轻重甲篇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夫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拼音:fū tú
词性:名词
结构:由“夫”(独体字)和“徒”(左右结构)组成。
核心解释:指秦汉时期刑徒中服劳役的人,属于古代对特定社会群体的称谓。


二、详细释义

  1. 身份特征
    这类人通常因犯罪被判刑,需从事强制性的体力劳动(如修筑城墙、开凿运河等),属于当时社会底层群体。

  2. 历史背景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提到,夫徒与农民、逃亡者(“亡人”)、奴隶后代(“奴产子”)共同构成秦末反抗力量的一部分,例如:“农民、夫徒、亡人、奴产子终竟把秦朝的大兵大将克服了”。

  3. 语义演变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衍生为成语,表示“努力无果”,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存疑,建议以秦汉刑徒的释义为主。


三、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壁垒分明补凑卜卦补过拾遗刀叶甸农雕残顿惫蕃臣棼纚服体赣巨人狗探汤光明磊落官迷归类化产化术回舞鸡德景辉荆尸倦盹輂车讵耐局钱客心略获量置沥胆辘轳格厖大霉素绵羽磨戛谋听计行囊里盛锥男权难心丸牌额贫羸清乡清心气秀日来深广舐糠及米时阴恬澜通情顽鄙濊貊文昌缠斗无容身之地五时瞎火销耗嚣兽宵衣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