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刚隘的意思、刚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刚隘的解释

刚愎褊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傅玄 刚隘而詈臺, 孙楚 狠愎而讼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刚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刚”和“隘”两个语素构成,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质。其核心含义指性格刚硬固执,心胸狭隘,缺乏包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刚(gāng)

    指刚强、坚硬、倔强不屈。《说文解字》释为“彊断也”,引申为性格强硬、不易妥协。例如:

    “刚,强也。”(《广韵·唐韵》)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2. 隘(ài)

    本义指狭窄、险要之地,《说文解字》释为“陋也”,引申为心胸狭窄、见识短浅。例如:

    “隘,狭也。”(《玉篇·阜部》)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孟子·公孙丑上》)

合成词“刚隘”即融合二者特质,形容人刚烈固执且气量狭小,常含贬义。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性格缺陷的体现

    指人处事强硬而不通融,且不能容人。如朱熹在注解《论语》时提到:

    “刚者坚强不屈,隘者局量褊浅,二者相合,则成刚隘之病。”(《四书章句集注》)

  2. 与近义词辨析

    • 刚愎:侧重固执己见(如“刚愎自用”),但未必强调心胸狭隘。
    • 褊急:侧重急躁狭隘,但未必包含刚强特质。

      刚隘则兼具“刚硬”与“狭隘”双重特征。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论语》注疏

    程颐评子路性格:

    “子路好勇,盖有刚隘之失。”(引自《二程遗书》卷十八)

    指子路勇猛刚直但失于包容。

  2. 《宋史》评王安石

    部分史家认为其变法:

    “性刚隘,拒谏自用,致新法之弊。”(《宋史·王安石传论》)

    批评其性格刚硬固执且不容异见。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刚隘”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评论,描述以下特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刚隘”为“刚愎褊隘”,收录于第二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刚强狭隘”,引《朱子语类》用例。

  3. 《辞源》(修订本)

    强调其古语色彩,释义“刚直而气量狭小”。

(注:因未提供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刚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āng ài,形容人性格刚愎(固执己见)且褊急(气量狭窄、急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刚:指刚强、固执,常含贬义,如“刚愎自用”。
    • 隘:本义为狭窄,引申为气量小、偏激,如“心胸狭隘”。
      组合后,“刚隘”强调性格中既固执己见又缺乏包容,易因偏激引发冲突。
  2. 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程器》,用于批评人物的性格缺陷:

    “傅玄刚隘而詈臺,孙楚狠愎而讼府。”
    这里以傅玄(西晋文学家)和孙楚(西晋将领)为例,说明“刚隘”者易因偏激言行招致非议。

  3. 近义与关联

    • 近义词: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心胸狭窄。
    • 反义词:虚怀若谷、宽宏大量。
  4.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析中,描述性格缺陷。例如评价某人行事独断且不容异议时,可称其“性情刚隘”。

  5. 扩展补充
    “刚隘”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可通过拆分“刚”“隘”二字理解深层含义,如《汉语辞海》等工具书对其有简明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半拆办治薄奠暴伉暴习饱贮奔水殡埋搏弄不成体统不女厕豫醇郁楚望担雪填井打一棒快毬子弗郁鲠辞关柝鬼出电入竑议黄藤花墙禁扉锦翰窘急九皋禽积霙居室宽断暌乖劳师动衆龙综民功牛眠地拍音彭郎平情千佛洞乞丢磕塔旗幡轻白青台旨清源融熠伞幄山步圣境室如县罄双套车宿旧袒膊讨度跳踃替班,替班儿屠龙之伎瓦缶未可同日而语稳利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