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芰的意思、嗜芰的详细解释
嗜芰的解释
《国语·楚语上》:“ 屈到 嗜芰。” 韦昭 注:“芰,蔆(菱)也。”《韩非子·难四》:“ 屈到 嗜芰, 文王 嗜菖蒲葅,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后用以喻指爱好不值得的东西。
词语分解
- 嗜的解释 嗜 ì 喜欢,爱好:嗜学。嗜酒。嗜好(刼 )。嗜欲。嗜痂之癖(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芰的解释 芰 ì 古书上指菱:芰荷(出水的荷)。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嗜芰"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相对固定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 嗜 (shì): 动词,本义指特别爱好、沉迷于某种事物。《说文解字》释为“嗜,欲喜之也”,强调一种强烈的、近乎本能的喜好或欲望。在“嗜芰”中,“嗜”表示对“芰”的特别偏爱。
- 芰 (jì): 名词,指菱角,特指水生植物菱的果实,古称两角者为“菱”,四角者为“芰”,后常混用泛指菱角。《说文解字》释为“芰,蔆也”,《国语》韦昭注:“芰,菱也。”可见“芰”即菱角。
二、词汇本义
“嗜芰”的字面意思即为“特别喜欢吃菱角”或“对菱角有特别的嗜好”。
三、典故来源与文化内涵
“嗜芰”一词的经典出处和深层含义主要来自《国语·楚语上》的记载: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
(屈到特别喜欢吃菱角。生病时,召来家臣嘱咐说:‘祭祀我时一定要用菱角。’到了祥祭(周年祭)时,家臣准备献上菱角,屈到之子屈建命令撤掉它。)
屈建认为父亲生前嗜好菱角是个人口腹之欲,不合于祭祀需用“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的礼制规定,故撤去菱角。此典故后用以:
- 指代个人的特殊癖好或口腹之欲。
- 引申为对某种事物不合时宜或不合礼制的过分偏爱。 常带有轻微贬义,暗示这种喜好可能不合规范或显得固执。
- 体现礼制与个人情感(孝心)的冲突。 屈建的行为体现了对礼法制度的遵从高于满足父亲个人嗜好的孝道形式。
四、总结
“嗜芰”一词源于《国语》记载的屈到好食菱角的典故。其基本含义指“特别喜爱吃菱角”,但在实际使用中,更侧重于表达对某种事物不合礼法或不合时宜的、近乎偏执的特殊嗜好。它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常被引用来说明个人癖好与礼法规范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嗜”、“芰”及“嗜芰”词条的释义。
- 典故来源:《国语·楚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 文化阐释:历代注疏如韦昭《国语解》、相关礼制研究及古文选本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
“嗜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读音为shì jì,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字义解析
- 嗜:本义为“爱好、沉迷”,如《说文解字》解释“嗜,嗜欲,喜之也”。
- 芰:指菱角,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如《国语·楚语上》韦昭注:“芰,菱也”。
组合后,“嗜芰”字面意为“爱好吃菱角”,但实际引申为对看似无价值事物的特殊偏好。
二、典故出处
该词源自《韩非子·难四》和《国语·楚语上》的记载:
- 楚国大夫屈到(屈建之父)特别喜爱吃菱角(“屈到嗜芰”),周文王则偏爱菖蒲腌菜。
- 韩非子评论道:“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指出两人虽为贤者,但喜好的并非美味,借此比喻对不值得事物的执着。
三、引申含义
“嗜芰”后来发展为成语,常用于:
- 批评或自嘲:形容对他人眼中无意义事物的沉迷,如特殊癖好或非主流兴趣。
- 哲学反思:暗示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如《韩非子》中强调“贤者之好未必合乎常理”。
四、用法示例
- 古籍用例:“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韩非子》)。
- 现代引申:“他痴迷收集瓶盖,旁人笑他嗜芰,他却乐在其中。”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两笔思笔挺参旗惭羞惨雨酸风陈牍蛓毛鹰赐邑大功毕成彫服废址讽职分居符教服章雚觔鬼狐涎鬼张鬼智过眚过屠门而大嚼花甜蜜就伙够剿洗金丝猿津贴费金玉声苛急脍刀扩建蓝皮书犂别吏气芒荒密心嬷嬷凭轼旁观器观青髻骑战泣竹饶益伤言扎语仕途施蛰存霜拳税收四饭死谏厮舍肃志谈证韬形灭影透背土黄文伯鎓酸卧冰求鲤五神通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