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苛急的意思、苛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苛急的解释

苛刻而急切。《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三年》:“ 嘉 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宋史·王嗣宗传》:“侍御史 路冲 知州事,为政苛急,盗贼羣起。” 明 张居正 《答巡抚郭华溪书》:“此事若非县令苛急,贼亦未必遽叛。” 田志松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 秦 末,由于徭役苛急……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斗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苛急”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核心释义

“苛急”是一个形容词,指苛刻急切、严厉急躁。它强调在处理事务或对待他人时,要求过于严酷且缺乏耐心,常带有不近人情、急于求成的意味。

二、详细解析

  1. 语义构成

    • “苛”:本义为“小草”,引申为琐碎、繁重,后指要求过严、刻薄。如《说文解字》释“苛”为“小草也”,段玉裁注:“引申为琐碎之称。”
    • “急”:指紧迫、急躁,强调时间或态度上的急促性。

      二者结合,形容以严苛标准急切强求他人或事物 的状态。

  2. 用法特点

    • 对象范围:多用于描述政策、法令、管理方式或人的性格。

      :苛急之政(苛刻急躁的政策)、性情苛急(性格严厉急躁)。

    • 情感色彩:含明显贬义,暗指缺乏宽容与理性。
  3. 经典出处与例句

    • 古代文献:

      《汉书·循吏传》载:“(暴胜之)为政苛急,擅杀二千石。” 描述官吏施政严酷急躁,滥用职权。

    • 现代用例:

      “公司考核制度过于苛急,员工压力倍增。”

三、权威词典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为“苛刻而峻急”,强调严酷性与紧迫感并存 。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苛刻急躁”,突出不近人情与情绪化特征 。

  3. 《辞源》(第三版):

    注“苛”为“烦琐、苛刻”,“急”为“迫切、严厉”,整合为“严刻峻急” 。

四、相关词对比

近义词 差异点
严苛 侧重标准过高,未必含“急迫”
峻急 强调严厉迅疾,多用于性情
反义词
宽和 宽容温和
舒缓 从容和缓

五、使用场景警示

该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23.
  3. 何九盈等修订.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苛急”是一个汉语词汇,结合历史文献和词典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基本解释

苛急(kē jí)指政策或行为既苛刻又严酷急切,通常用于形容治理方式或法令过于严苛、压迫性强。


字义拆解

  1. 苛(kē):
    • 本义:小草(《说文解字》),后引申为“琐碎、繁杂”,如“苛礼”。
    • 核心含义:形容严厉、严酷,如“苛政猛于虎”中的压迫性政策。
  2. 急:
    • 指急切、紧迫,此处强调执行手段的严酷性,如“急政”指急于求成的暴政。

历史用例

  1. 古代治理:
    • 《资治通鉴》记载汉代官员因“时政苛急”而上书劝谏;
    • 《宋史》提到官员“为政苛急”导致盗贼群起。
  2. 诗词引用:
    • 唐代王炎诗句“行行即下车,啸诺解苛急”,反映对苛政的批判;
    • 金代胥鼎“慈柔难禁暴,苛急必伤生”,强调苛政对民生的危害。

现代应用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描述高压政策导致的社会矛盾。例如秦末因“徭役苛急”引发农民起义(参考现代学者田志松的论述)。


近义词与关联词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或语义演变,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八角鼓鄙悖不惠不敏尝巧昌族陈规陋习重行崇雅黜浮贷放单相思电子涤瑕堕泯遏阏犯愁芳气烦恼障风雨如盘宫廷舞耇老鞲马鬼点子晷候鼓众璜台挥拂会门祸心惑意狡妄家支节变岁移绩功荆南杞梓警卫闶阆考评老几领乾薪柳翠茅庐蓦蓦内困凝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千章万句屈躄热嘈嘈入王散乐赏重竦魂骇目苏省探意淘气鬼网罛文艺批评无功功率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