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适馆授粲的意思、适馆授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适馆授粲的解释

谓诸侯或附属国国君入为天子卿士并被授予封地俸禄。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毛 传:“诸侯入为天子卿士受采禄。” 元 程鉅夫 《安南国王陈益稷加恩制》:“拯溺救焚,从王师凡一再举;适馆授粲,留湖右几三十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适馆授粲"是源自《诗经·郑风·缁衣》的典故性表达,原句为"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该成语包含两层核心语义:

一、字面释义 "适"指前往,《说文解字》释为"之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版);"馆"即客舍,《周礼·地官》注"客所止也"(来源:汉典网);"授"为给予,《尔雅·释诂》训"予也";"粲"本指精米,《说文解字》解作"稻重一秬,为粟二十斗,为米十斗曰毇,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来源:国学大师网)。整体描述主人为宾客安排馆舍、供给精食的待客之道。

二、文化引申 经学家郑玄笺注《诗经》时引申为"卿士入朝治事,王待之之礼有厚"(来源:《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版),后泛指隆重的接待礼遇。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考据此典,强调其"礼贤下士"的深层文化内涵(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礼仪制度或《诗经》学的专业文献。其核心价值在于体现中华民族"宾至如归"的传统待客理念,与《礼记·曲礼》"主人敬客,则先拜于门"的礼制精神一脉相承(来源:《中华礼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版)。

网络扩展解释

“适馆授粲”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诗经·郑风·缁衣》
    原句“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描述君主礼遇贤士,为其安排住所并赐予俸禄。
  2.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提及管仲辅佐齐桓公时“适馆必授粲”,强调贤臣适应环境并得到重用。

三、结构与词义分解


四、使用场景

  1. 历史语境:多用于描述诸侯、贤臣受封或外交使节被礼遇的场景(如元代程鉅夫记载安南国王受封事例)。
  2. 现代引申:可比喻职场中适应新环境并取得成就的人,或跨文化交流中展现灵活性的案例。

五、相关拓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诗经》《左传》及相关史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巧成穷抱布表姐妹卟吩淳醨催生婆单人滑迩狭分母有理化附民负舋高縆伎高爵重禄搆难规复鼓退花饧花招浃汗僭上倢伃紧逼金鹤罏剧敌看死快意袴纨来世不可待兰草令威六傅吏垣垆坶没牙没口名垂青史凝定鹏蝨群众影响日射角戎衣若苟襦缊籭簁赡老恃功释念失却手稍死不回头缩砂蔤调档亭侯脱水望雅微妙魏征西文章四友伍籍祥火享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