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若苟的意思、若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若苟的解释

假如,如果。《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墨子·尚贤中》:“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若苟”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主要含义为“假如、如果”,常见于先秦文献中。以下为详细解释及相关信息:


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 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苟:此处与“若”连用,加强假设语气,无单独实义。
    • 整体含义: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引出条件或可能性。
  2. 古籍例证

    • 《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
      (译:如果能有理由向我国君主复命,便是君王的恩惠。)
    • 《墨子·尚贤中》:“若苟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
      (译:如果贤人不辅佐王公贵族,那么不贤之人就会占据其位。)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视为成语,解释为“勉强应付、不认真负责”,但这种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是对“苟”字单独含义(如“苟且”)的误推,需谨慎区分语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墨子》等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若苟》的意思

《若苟》是一种中文词语,常用来形容人性格软弱、没有坚持原则的样子。它可以用来指代一个人因为怕麻烦、不愿付出努力或害怕失败而选择了一条容易、安逸的道路。

部首和笔画

《若苟》的部首是⺾(草字头),它有7个笔画。

来源

《若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句诗意味着人生短暂,不应该浪费时间在苟且自生自灭的事物上。后来,人们将“苟且”改写成“若苟”来强调某些人软弱无力的行为。

繁体

《若苟》的繁体字为「若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写《若苟》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是「若糗」,这种写法与《诗经》中的原文比较接近。

例句

1. 他一直若苟地避免任何可能的冲突,导致他无法取得成功。

2. 这个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若苟之辈,缺乏坚持和拼搏的精神。

组词

1. 若苟草:指生长不良的植物,喻指人性格不刚强、软弱无力。

2. 若苟主义:指一个人或群体因为怕麻烦、不愿付出努力而选择了一条容易、安逸的道路。

3. 若苟心态:指一个人心态软弱,缺乏坚持原则和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决心。

近义词

1. 苟且:指做事苍白无力,得过且过。

2. 微软:指心志懦弱、没有气节。

反义词

1. 刚强:指性格坚定、不轻易屈服。

2. 专一:指做事专注、坚持不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