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itary uniform] 军服、战衣
(1).军服,战衣。《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 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 紂 。”一说谓用兵伐 殷 。《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 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 人言殷声如衣……壹戎 殷 者,壹用兵伐 殷 也。”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
(2).指军旅之事;兵事。 唐 李涉 《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 轩皇 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州新军举义记·黄士龙之调处与旗兵之激变》:“水提督 李準 主张劝諭归营了事,倘新军不允,则惟有以戎衣相见。”
“戎衣”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军服、战衣
指古代士兵作战时穿的服装,如《尚书·武成》记载“一戎衣,天下大定”,孔安国注“一著戎服而灭纣”。唐代诗人李涉的《送孙尧夫赴举》中“万方无复事戎衣”也以“戎衣”代指战事。
引申为军事、战争
如《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解“戎衣”实为“戎殷”的声误,指周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
“戎衣”既指具体的军服,也象征军事行动,其内涵随历史语境变化。它在古典文献中常承载“止战定天下”的理想,如《武成》强调“一戎衣”后的大定,而文学作品中多用于烘托人物身份或时代背景。
戎衣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古代军人穿着的战争服装。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
戎衣由“戈”和“衣”两个部首组成。戈部表示武器,衣部表示衣物。戎衣总共有10画。
《戎衣》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用以描述古代军人的装扮。它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对外交通的制度,楚人在位于战争边境的交通关卡上穿着戎衣,以便与外族进行贸易和战争。
戎衣的繁体字为「戎衣」,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戎衣的写法为「戋衣」。
他身着一身华丽的戎衣,气势威严。
组词:戎马、戎狄、戎装、戎行、戎士。
近义词:军装、战袍、战服。
反义词:文衣。
坂崄狴犴笔舌长风谗妄吃个虱子留只脚登陴电泳砥奬地球仪东陵道冬裘夏葛斗美夸丽噩厉诽诮风赋风媚咈意棺材穰子贯绝鼓翻过隟含气祸邸户灶见异究升距违鞫爲茂草科斗子刻溪厉爽乱门轮廻罗列麦秀两岐蒙陋命梓缪绕鴾母秾艳女奚飘坠侨处且末青玉斾铨政鸲掇人英少师审质堂构铁胎突现腽肭脐无能为五虚硝石小诵邪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