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侯的意思、亭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侯的解释

爵位名。 汉 代食禄于乡、亭的列侯。《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楚汉春秋》载 高祖 封 许负 为 鸣雌亭侯 , 汉 末 曹操 封 关羽 为 汉寿亭侯 ,皆其例。参阅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亭侯”一词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爵位名称(核心含义)

  1. 定义
    亭侯是汉代列侯爵位中的一种等级,属于“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级别——列侯(彻侯)。其封地以“亭”为单位,食邑范围通常为方圆十里的区域,人口在数百至千余之间。

  2. 等级体系
    东汉侯爵按封地规模分为三级:

    • 县侯(最高,食邑一县)
    • 乡侯(次之,食邑一乡)
    • 亭侯(最低,食邑一亭)
      例如:关羽因斩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曾封许负为“鸣雌亭侯”。
  3. 历史背景
    汉代实行“非军功不封侯”制度,亭侯虽为侯爵末等,仍需立重大战功方可获封。其俸禄约两千石,但不可世袭。


二、职官名称(次要含义)

指秦汉时期亭长下属的武职,负责地方治安或边防瞭望。例如《后汉书》中记载的边境“亭候”,用于监视敌情。此含义与爵位“亭侯”不同,需通过上下文区分。


小知识:刘备未给关羽封侯是因关羽早获曹操表奏的“汉寿亭侯”(汉室官方认证),而蜀汉初建时刘备尚未称帝,沿用旧爵更显正统。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亭侯

《亭侯》这个词是指古代官职,用以称呼负责管理亭子、侯庙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亭侯》这个词由部首“亠”和“人”组成,共计6画。

来源和繁体

《亭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上的封国称王公的谓称“侯”,而亭子是封国内的一种建筑物。因此,亭侯一词便指那些负责管理亭子、侯庙的官员。

在繁体字中,“亭”和“侯”的写法分别是「亭」和「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亭侯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亭字的古写形式为「亭」,而侯字的古写形式可以是「㸦、帿、候」等。

例句

1. 古代社会中,亭侯是封国中至关重要的官员。

2. 他在朝廷中担任亭侯一职,负责管理各地的亭子和侯庙。

3. 亭侯在封建时代扮演着维护地方秩序和封国尊严的重要角色。

组词

亭侯并非一个固定的搭配词,因此,没有特定的组词。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亭长、亭长官、亭长人。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亭侯之外的其他官职,如公仆、仆从等。

别人正在浏览...

爱神保国会保障吧台跋足卑污碧涟蚕妾餐仰策高足察己知人孱羸承值驰波创钜痛仍楚邑从献读鞫独自箇二三其操凡有傅会俯视图幅陨乖嘴蜜舌观战骨冬骇人听闻汉仗黄金蝉回阳瓠丘借命尽欢锦鞯客串劳疲厘妇离魂舍丽口鳞切緑头巾毛举细务门阖跑楼儿疲劳平曲擗约潜寐赡美摄卫试看恃众手分寿星衰变土定瓶文旄綫道向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