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侯的意思、亭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侯的解释

爵位名。 汉 代食禄于乡、亭的列侯。《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楚汉春秋》载 高祖 封 许负 为 鸣雌亭侯 , 汉 末 曹操 封 关羽 为 汉寿亭侯 ,皆其例。参阅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中的一种封号,其内涵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定义 "亭侯"始见于东汉时期,属列侯爵位中的第三等级。《汉语大词典》释为:"汉代食禄于亭的列侯",其命名源自封地单位"亭"(秦汉基层行政单位)。该爵位最初与"乡侯""县侯"共同构成汉代二十等爵中的上层序列。

二、制度特征 根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亭侯封授需满足三个条件:

  1. 封地范围:以"亭"为基本单位(约辖十里范围)
  2. 食邑制度:享有封地内二百户至五百户的赋税
  3. 世袭特权:允许爵位世袭,但需经朝廷核准

三、历史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显示,该爵位制度存在三个发展阶段:

  1. 东汉初创: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确立爵分三等制
  2. 三国沿革:《三国志》载关羽受封"汉寿亭侯"为典型实例
  3. 晋代废止:随着九品中正制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社会影响 受封亭侯者具有双重社会属性:

  1. 政治身份:标志进入贵族阶层,可参与朝会礼仪
  2. 经济特权:《后汉书·百官志》载其享有"衣食租税"特权 典型案例包括曹参后人曹宏(受封平阳亭侯)、张飞(西乡亭侯)等,这些记载见于《史记》《三国志》等正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亭侯”一词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爵位名称(核心含义)

  1. 定义
    亭侯是汉代列侯爵位中的一种等级,属于“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级别——列侯(彻侯)。其封地以“亭”为单位,食邑范围通常为方圆十里的区域,人口在数百至千余之间。

  2. 等级体系
    东汉侯爵按封地规模分为三级:

    • 县侯(最高,食邑一县)
    • 乡侯(次之,食邑一乡)
    • 亭侯(最低,食邑一亭)
      例如:关羽因斩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曹操曾封许负为“鸣雌亭侯”。
  3. 历史背景
    汉代实行“非军功不封侯”制度,亭侯虽为侯爵末等,仍需立重大战功方可获封。其俸禄约两千石,但不可世袭。


二、职官名称(次要含义)

指秦汉时期亭长下属的武职,负责地方治安或边防瞭望。例如《后汉书》中记载的边境“亭候”,用于监视敌情。此含义与爵位“亭侯”不同,需通过上下文区分。


小知识:刘备未给关羽封侯是因关羽早获曹操表奏的“汉寿亭侯”(汉室官方认证),而蜀汉初建时刘备尚未称帝,沿用旧爵更显正统。

别人正在浏览...

欸乃歌哀乌白蕲班军杯酒言欢辰仪春心貙貚此若词闱登霞颠夺顶踵捐糜动心忍性反之符曹共用光滑裹尸辜人还原染料虎旗吉典激急浄宇禁忌筋疲力尽来还老人与海楞小子燎薰力不自胜澧沛庐山精霉黧靡披蒲鞭清昶秋驾日许多时三白食散官三合会三统历扫兀山情芟正狮负时景私椷跳扑蜩蜕通酬土场玩命未如无感仙夫卸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