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撞;猛冲。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北方大车》:“盖防其来车相遇,则预先为避。不然,恐有突衝之虞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杨遇春 右军据旧寨垣墙截拒,贼不能过,乃冒死突衝。”
“突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癸辛杂识续集》《圣武记》等典籍原文。
《突冲》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意思是急速冲刺或突然冲击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突然向前冲的行动。
《突冲》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穴”和“豆”。其中,“穴”是指洞穴或突进的意思,而“豆”是指种子或豆荚。
根据汉字的结构和组成规则,我们可以得知《突冲》的拆分部首穴的笔画数为5画,而拆分部首豆的笔画数为7画。
《突冲》是一个现代汉字词汇,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它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突衝」。
《突冲》的繁体字写法为「突衝」。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人们通常使用繁体字书写。
在古代汉字中,《突冲》的写法为「突衝」。其中,“突”表示迅速突出,而“衝”表示冲刺或冲击的意思。
1.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突冲到终点线。
2. 部队奋勇突冲,成功击退了敌人。
3. 这个项目需要你的突冲精神和毅力。
1. 突袭:指突然袭击或冲击。
2. 冲刺:指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猛烈的冲击。
3. 冲锋:指冲向敌人或目标的行动。
1. 猛冲:与突冲意思相近,都表示急速向前冲。
2. 猛进:指急速向前进取或发展。
3. 狂奔:指以极快的速度奔跑。
1. 静止:指不动或停止不动。
2. 缓行:表示慢慢行进或行动迟缓。
3. 退却:指向后退或撤退的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