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意思、近体诗的详细解释
近体诗的解释
[the Tang Dynasty “modern style” poetry] 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
详细解释
诗体名。一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 唐 代定型并大量出现的律诗及绝句。这种诗体的句数、字数、属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规定。
词语分解
- 近的解释 近 ì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附近。靠近。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亲密:亲近。近亲。近臣
专业解析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成熟定型并盛行的一种诗歌体裁,与古体诗相对。它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汉语诗歌形式美的巅峰追求。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
定义与起源:
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讲究严密格律规范的诗歌形式,包括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两大类,以及超过八句的排律。其名称“近体”或“今体”是相对于唐代以前较少受格律束缚的“古体诗”而言的,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重大发展与规范化。
-
核心形式规范:
- 句数与字数:有严格规定。绝句固定为四句,律诗固定为八句。每句字数通常为五言或七言,即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排律句数超过八句,但需为偶数句。
- 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即韵脚字需为平声字),且一韵到底,不能换韵或邻韵通押(部分首句入韵的特殊情况除外)。押韵位置固定,通常在偶数句的句尾(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平仄:这是近体诗最核心的规则。要求诗句中字音的平(平声)仄(上、去、入声)必须按特定规律交替排列,以达到声调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具体规则包括:
- 单句内的平仄交替:避免单调,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等基本句式及其变体。
- 句与句之间的“对”与“粘”:同一联(如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的出句与对句在平仄上需“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在平仄上需“相粘”(即平仄类型相同)。这保证了全诗声律的连贯与变化。
- 避免“孤平”、“三平调”、“三仄调”等特定声病。
- 对仗:律诗(八句)的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使用对仗,即要求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在词性、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绝句不要求对仗,但诗人可自由运用。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需对仗。
-
艺术追求与影响:
近体诗通过严谨的格律,将汉语的声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高度统一,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价值。它成为唐代及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形式,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对后世文学乃至东亚汉文化圈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定义核心)
- 王力. (2002). 《诗词格律》. 北京:中华书局. (平仄、押韵、对仗规则详解)
- 罗竹风 主编. (1990). 《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历史流变与艺术特征)
- 《辞海》(第七版). (2019).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综合概述)
网络扩展解释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以严格的声韵、对仗和结构规范著称。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历史背景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形成于初唐时期,并在唐代达到成熟。其名称“近体”或“今体”体现了唐代人对这种新兴诗体的定位,强调与古体诗的区别。
二、主要类别
- 绝句:每首四句,分五言绝句(五绝)和七言绝句(七绝)。
-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五言律诗(五律)和七言律诗(七律)。
- 排律(长律):超过八句的律诗,需遵循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规则。
三、格律特点
- 平仄规则:
每句平仄相间,同联两句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 对仗要求:
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性、结构需工整对应。
- 押韵规范: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偶句末字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四、与古体诗的区别
- 格律自由度:古体诗无固定格式,近体诗则严格限定字数、句数、平仄等。
- 对仗与押韵:古体诗对仗随意且可换韵,近体诗必须遵循固定对仗和单一韵部。
-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均为近体诗创作的代表人物。
五、历史意义
近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自由表达向形式美学的转变,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成为研究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示例或具体作品分析,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靉霼安常履顺暗中作梗傲兀毕给参官産期称心如意串烟吹捧垂珠搭腔调角低品东量西折飞观封隅芬华福柄复道浮谭感恩图报高狷公娼瑰称寒花豪勇画阁花柳人家趼拆饥雷精利捐躯报国拘儒剧社略物两两六才子书柳床六欲天酕醄目瞪舌挢母氏内奰牛郎破甲弹强宗乔树器长骑传期练犬书识乘除衰麤霜柹碎玉零玑填实天狱謏见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