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称臣下备礼贺帝王住进新殿。《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下》:“﹝ 同光 元年﹞夏四月己巳,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 唐 ……二年春正月, 河南 尹 张全义 及诸镇进暖殿物。”
“暖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进行区分:
基本定义
指古代臣子备礼庆贺帝王入住新建或修缮的宫殿,属于宫廷礼仪活动。
历史背景与例证
据《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记载,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河南尹张全义等官员曾向皇帝进献“暖殿物”,即庆贺新殿落成的贺礼。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主人热情款待宾客的宴会场所”,强调环境温暖舒适。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历史文献支撑,可能与原意存在混淆。
建议优先采用历史文献中的定义,即“臣子贺帝王迁新殿”的礼仪活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五代史》等史料原文。
暖殿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温暖的庙宇或寺庙大殿。在这里,殿指的是宗教场所的大厅,暖表示温暖、舒适。
暖殿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其中“日”为左边的部首,意为太阳;“殳”为右边的部首,意为兵器。暖殿的总笔画数为13。
暖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的《世说新语·文学》一书中:“殷温恭敬,礼拜移时,太冲射殿,分为南畎。”这里的“太冲射殿”即指的是暖殿。
暖殿的繁体字为「暖殿」,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暖殿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例如,《康熙字典》收录的暖殿字形有时在字的下部加一个额外的横笔。
1. 今冬天气寒冷,进入暖殿里才觉得舒适温暖。
2. 寺庙的暖殿里供奉着一尊古代观音菩萨的铜像。
暖炉、暖房、暖气、暖阳、暖意
温暖的大殿、舒适的庙宇、和煦的寺庙
寒冷的大殿、冰冷的庙宇、严寒的寺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