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隐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 翻 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弔客。’”
年老而死。《国语·吴语》:“民之恶死而欲富贵以长没也,与我同。” 韦昭 注:“长,老也;没,终也。”
“长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长期隐没
指某人或事物长时间隐匿、消失不见。
出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提到“当长没海隅”,意为虞翻自叹将长期隐没于偏远之地。
年老而死
表示因年老而自然终了生命。
出处:《国语·吴语》中“长没”被韦昭注释为“老也;没,终也”,即年老寿终。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表达。若需描述“失联”,口语中更常用“杳无音信”“失去联系”等说法。
长没(zhǎng méi),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指的是长时间没有出现或失踪状态,也可以形容某事物没有生长或发展。
长没的部首是“长”(长字本意指长而高大的树木),笔画数为12画。
长没一词的来源比较常见,是由“长”和“没”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长”表示长时间;“没”表示失踪,消失。合在一起,形成了指长时间没有出现或失踪状态的含义。
长没的繁体字为「長沒」。
在古时候,长没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长”字原本为「長」,表示长时间;“没”字原本为「沒」,表示失踪。因此,古时的长没写作「長沒」。
1. 他长没好几天了,大家都很担心他的安全。
2. 这个地方已经长没很久了,我们需要重新开发它。
3. 这个问题长没解决,一直困扰着我。
长久没见、长时间没出现、长时间没联系、没入法眼
失踪、消失、不见、不露踪影
出现、现身、露面、显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