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浅的意思、鄙浅的详细解释
鄙浅的解释
亦作“ 鄙俴 ”。鄙陋浅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臣鄙浅於道,不能博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言辞鄙浅,验少妄多。”《隋书·经籍志二》:“ 迁 卒以后,好事者亦颇著述,然多鄙浅,不足相继。”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至云人所不晓,致减神味,説尤鄙俴。”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浅的解释 浅 (淺) ǎ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浅。浅滩。浅海。屋子进深浅。 不久,时间短:年代浅。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浅。浅薄。浅尝。浅见。浅近。浅陋。 颜色淡薄:浅红。浅淡。
网络扩展解释
“鄙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基本含义
“鄙浅”指言辞或见解浅陋、不够深刻,常用于形容知识或见识的浅薄,带有自谦或批评的意味。其核心在于表达对自身或他人认知深度的否定,例如自谦时表示“我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或批评他人观点“缺乏深度”。
详细解释
-
词义侧重
该词强调认知层面的不足,既可指学识、思想的浅显(如“臣鄙浅於道,不能博大”),也可形容语言表达的粗陋(如“言辞鄙浅,验少妄多”)。
-
使用场景
- 自谦语境:古代文人常用以表示谦逊,如《吴越春秋》中臣子自称见解浅薄。
- 批评语境:用于评价他人观点或作品不够高明,如《隋书》批评某些著述“鄙浅,不足相继”。
-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赵晔《吴越春秋》),并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沿用,说明其作为书面语的长期稳定性。
相关辨析
- 与“鄙薄”的区别:
“鄙薄”侧重“轻视”(如“鄙薄他人”),而“鄙浅”强调“浅薄”,二者虽同为谦辞,但语义重心不同。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现代延伸用法,可参考《颜氏家训》《隋书》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浅(bǐ qiǎn)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对自己的知识、见解或能力表示不自信、谦虚或不足够自信而使用的词汇。
拆分部首和笔画:鄙(魚+壬+十)浅(水+千)。
来源:鄙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作为一种谦虚的表达方式。
繁体字:鄙朴(bǐ pǔ)。
古时候汉字写法:德淺(dé qiǎn)。
例句:我对这个问题的了解非常鄙浅,希望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学习。
组词:鄙视、鄙弃、浅见等。
近义词:谦虚、谦逊、谦和。
反义词:自信、自以为是、傲慢。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