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五谷丰熟,民食足用。《管子·轻重丁》:“ 齐 西水潦而民饥, 齐 东丰庸而糶贱。” 尹知章 注:“庸,用也。谓丰稔而足用。”
“丰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较为一致,以下为综合解释:
“丰庸”意为五谷丰熟,民众粮食充足、生活富足。这一表述强调农业丰收与社会物质充裕的状态。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轻重丁》:“齐西水潦而民饥,齐东丰庸而糶贱。” 尹知章注解:“庸,用也。谓丰稔而足用。” 此处“庸”指“足用”,即物资充足,可供民众使用。
多用于描述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状况,如粮食丰收、百姓生活安定。现代也可引申为物质条件优越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管子》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丰庸》(fēng yōng)是一个表示人物风貌优美、饱满丰盈的词语,形容人的体态健美,风度潇洒。
《丰庸》的部首是贝,总共有11个笔画。
《丰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秦风·蒹葭》:“瞻彼淇澳,言采其蕨。未见君子,憔悴如也。”意为纵目注视那淇澳上的青草,话说采摘它,说明我还没见到君子,所以憔悴不安。因此,有人将“憔悴而不安”解释为“胸怀丧失,风采不在”的意思,才有了“丰庸”的含义。
在繁体中,“丰庸”这个词的写法类似,唯一的不同是“庸”字会多一个“臾”字旁。
在古汉字中,写作“酆”(丰字的上面是“酉”字,下面是“夆”字),表示气味散发,灿烂美好,与现代的“丰”字稍有不同。
她的外表丰庸,给人一种亲切而美好的感觉。
丰盈、饱满、优美等。
娟秀、豪放、风采。
瘦削、病态、憔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