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2-1594)荷兰地图学家。第一个设计了将地球表面描绘在平面上的投影方法,即墨卡托投影,使航海者能运用直线导航,不需要转换罗盘方向。编制的《墨卡托地图集》代表了16世纪西方地图的成就。
墨卡托(Mercator)一词在汉语词典及地理学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6世纪著名的佛兰德(今比利时地区)地理学家、制图学家。他于1512年出生,1594年逝世,是地图投影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其最大贡献是发明了“墨卡托投影法”,彻底革新了航海图的绘制方式,解决了航海家确定直线航线的难题,对地理大发现时代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他的代表作《世界地图集》(Atlas)首次系统性地使用了“Atlas”一词指代地图集,该术语沿用至今。
一种等角正轴圆柱投影方法,由杰拉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提出。其数学原理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与赤道相切的圆柱面上,再展开为平面地图。该投影的核心公式为: $$ begin{align} x &= R cdot (lambda - lambda_0) y &= R cdot ln left[ tan left( frac{pi}{4} + frac{phi}{2} right) right] end{align} $$ 其中$lambda$为经度,$phi$为纬度,$R$为地球半径,$lambda_0$为中央经线。其核心特性包括:
墨卡托投影至今仍是航海、航空导航图的标准制图法,并广泛应用于在线地图服务(如Google Maps)。因其在极区变形过大,世界地图常采用变形较小的变体(如横轴墨卡托投影)。
权威参考来源:
“墨卡托”一词通常指墨卡托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也指其发明者杰拉杜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他是16世纪荷兰著名地图学家。以下从定义、原理、应用与争议等方面综合解释:
墨卡托投影法是一种等角正轴圆柱投影,由杰拉杜斯·墨卡托于1569年提出,旨在解决航海导航问题。这种投影方法通过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与赤道相切的圆柱体上,再展开为平面地图,使得经纬线呈直角相交的平行直线。
技术原理:
假设地球被包裹在与赤道相切的圆柱体中,通过光源从地球中心投影,将球面经纬网映射到圆柱面,展开后形成平面地图。其数学公式保证了角度不变形,但面积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公式示例:经度 $lambda$ 和纬度 $phi$ 的投影坐标为 $x = lambda - lambda_0$,$y = ln[tan(frac{pi}{4} + frac{phi}{2})]$)
核心特点:
墨卡托投影是地图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发明,解决了航海时代的关键需求,但其局限性也引发了对地图真实性的反思。如需更深入研究,可参考《墨卡托地图集》或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资料。
兵无常势不尝剗夺成帮结队崇峭村蛮大寳局叨在知己飞笔腹痛共青团寒厅灏露嚎咷闳眇后市花胡洞楻板降书检迹谏折箕畚解缆钜费军马聚蚊成雷刊布鲙鱼窾郤来假倈倈里挑外撅买荒茫无所知满爰曚曚名唱母妹破没浅淀取勘人情之常声称庶龟水豢水泊说词损气弹跳天均梯祸梯桥僮竖望人卫水炜烨瓮天蠡海温谕乡选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