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灭。 宋 穆修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宋 王禹偁 《八绝诗·阳冰篆》:“ 嶧山 既劘灭,石鼓又缺失。”
“劘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由“劘”(mó)和“灭”组合而成。其中“劘”本义为磨擦、削切,如《论衡》中“砥石劘厉”即用磨石打磨;“灭”意为消失、消除。二者结合后,“劘灭”指通过长期磨擦或消损使事物逐渐消失。
引申含义
在文献中常引申为时间或外力导致的痕迹淡化,例如历史事件、记忆等被岁月侵蚀而难以辨识。这种用法与“泯灭”(指彻底消亡)存在细微差异:“劘灭”侧重渐进过程,而“泯灭”更强调结果上的灭绝。
古籍例证
汉代王充《论衡》用“劘灭”描述物体被磨损的状态,体现了该词最初与物理磨损的关联。后世逐渐扩展至抽象概念,如情感、文化的消逝。
对比参考:与“泯灭”相比,“劘灭”更接近“磨灭”,如鲁迅曾用“泯灭”表达文化彻底消亡(),而“劘灭”则隐含“尚有残存痕迹”的意味。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使用。
劘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形容彻底消灭或摧毁。其拆分部首为“力”和“火”,笔画数为12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山海经》中的一段描述,其中提到:“凡山中有草木,逐以除之,名曰‘劘灭’。”这表明了劘灭是一种彻底清除植物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劘灭的写法为「劉滅」,字形保持了原始的意义与形态。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使用的是象形字,且广义与狭义的用法不同。在广义上,代表了消灭、毁灭的意思。而在狭义上,通常指通过斩尽杀绝或彻底清除来消除某个具体存在。
以下是一些使用劘灭的例句:
1. 这场战争目的是劘灭敌人的国家。
2. 执法部门将劘灭所有形式的非法组织。
3. 他们决心劘灭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组词:劘除、劘尽、灭绝。
近义词:消灭、毁灭、根除。
反义词:保存、保留、保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