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如斗的意思、胆大如斗的详细解释
胆大如斗的解释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妻子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有一箇 赵子龙 胆大如斗。”亦省作“ 胆如斗 ”。 宋 黄庭坚 《再答明略》诗之二:“ 廖侯 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众格斩 维 ” 元 胡三省 注:“又《世语》曰:‘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当作‘升’。”按,古时形容人胆大,亦有作“如升”者,见《南史·贼臣传·侯景》。
词语分解
- 胆的解释 胆 (膽) ǎ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唅 )。 装在器物内
- 斗的解释 斗 ǒ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
专业解析
“胆大如斗”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形容人胆子极大、无所畏惧,常带有夸张或赞许的意味。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胆子像斗一样大”,其中“斗”指古代容量单位(约合10升),象征体积庞大,比喻人的勇气或胆量超乎寻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被定义为“形容人胆量极大,敢于冒险或面对危险”,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或鲁莽行为。
详细解释如下:
- 字面解析:成语由“胆大”(胆子大)和“如斗”(像斗一样)组成,“斗”在古代是常见的容器,体积较大,用于强调夸张的比喻。
- 比喻含义:在实际使用中,它强调人的心理状态,指面对恐惧或挑战时表现出的极大勇气,但有时也隐含鲁莽或不计后果的负面含义。
- 用法示例:在文学或日常对话中,如“他胆大如斗,独自闯入敌营”,突出其勇敢特质。
- 出处背景:该成语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常见于明清小说,如《水浒传》等作品,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胆识的推崇。
参考来源:以上解释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和《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出版),确保内容准确可靠。
网络扩展解释
“胆大如斗”是一个形容人胆量极大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释义与结构
- 字面含义:胆量像“斗”(古代量器,容量约十升)一样大,强调远超常人的勇气。
- 引申义:形容人无所畏惧,常用于褒义语境,但也可用于中性描述。
二、典故与出处
- 历史来源:出自《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裴松之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后被剖腹,“胆如斗大”,后人以此形容其非凡胆识。
- 文学引用:元代关汉卿《单刀会》中“赵子龙胆大如斗”,进一步传播了这一成语。
三、语言特征
- 近义词:胆大包天、浑身是胆(多含褒义或中性)
- 反义词:胆小如鼠、胆小怕事(强调怯懦)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如“他胆大如斗,孤身擒贼”)。
四、使用示例
- 历史描述:
“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世语》),体现姜维的忠勇形象。
- 现代语境:
“他胆大如斗,竟敢独自探险无人区”,突显冒险精神。
五、文化意义
该成语不仅体现汉语的夸张修辞(如“斗”的比喻),还承载了历史人物的精神特质,成为中华文化中“勇气”的象征符号。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背景或例句,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半腹鼈壳扇不可言状鸧鸧除了祠醮蛋白酶单眠诞应底死遁人惰侈法例繁说丰才讽玩府尹宫房贯鱼河门恍然惶灼假报告姜姜勦取巾衍救驾觉王钜儒看风色蠡渎蔍苴轮印贸财慕用哪里扭力乾象历青城倾亡邛都人俗山抹微云慎重食櫑誓师受命疏黜竦詟酸伤梭福天幕铁门限笔偷汉退处王纶完竣瓦瓶缃绮小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