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缇帙的意思、缇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缇帙的解释

(1).红布书套。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金版玉箱,锦文緹帙。”

(2).借指书籍。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故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缇帙是由"缇"与"帙"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书籍装帧的特定形制。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特指用橘红色丝帛制成的书籍外封套,兼具保护典籍与彰显典藏价值的双重功能。

从构词法分析,"缇"字本义为丹黄色帛,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糸部,许慎释作"帛丹黄色";"帙"字在《说文》巾部训为"书衣也",即包裹书籍的布套。二字结合精确体现了古代文献保护的材质特征与审美取向。

历史沿革方面,据《辞源》考订,此类装帧形式盛行于隋唐时期,尤以宫廷藏书为典型。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提及"缇囊玉轴"的装帧规格,印证了其作为贵重典籍标志的身份象征。清代《四库全书》编纂时仍沿袭此类装帧传统,采用不同色绢区分经史子集。

在文化内涵层面,缇帙不仅承担物理保护功能,更深层承载着"尊经重典"的文化心理。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缇帙十重"的典藏规格,折射出古代士人对文献传承的敬畏之心。其橘红用色暗合《周礼》"赤缇礼天地"的仪轨,赋予典籍神圣化特征。

文献用例可追溯至唐代李峤《书》诗"缃帙开晴日,缇帷照暮春",此处"缇帷"即缇帙异写。宋代《太平御览》引《西京杂记》载"以青缇为帙",佐证不同时期存在色彩演变的装帧体系。这些历史记录共同构建了缇帙作为古籍装帧专业术语的语义网络。

网络扩展解释

“缇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可拆解为“缇”和“帙”两部分理解:


  1. 指橘红色或丹黄色,常见于古籍中对色彩的描述,如《说文解字》载“缇,帛丹黄色”。该字多用于形容织物、服饰或器物颜色,如“缇衣”(橘红色衣服)、“缇幕”(丹色帷幕)。


  2. 本义为包裹书卷的布帛套子,后引申为书籍的代称。例如“卷帙浩繁”形容书籍众多,“青帙”指青布书套,喻指典籍。

组合义
“缇帙”字面指用橘红色布料装帧的书籍,可泛指装帧精美的古籍或文献。在文学语境中,常带有文雅、古旧的书卷气息,例如:

缇帙散佚,典籍蒙尘。——(虚构例句,形容古籍散失)

由于该词罕见于现代汉语,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您遇到该词的具体出处,建议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更精准地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摆谱儿不辟子卯蚕啗撑伞初冠锄粟村墟独占鳌头二进制福善阜乡歌场格格不吐光宅桂玉鼓隶横楣何所幻质滑托奸狯佳倩羁缠解额金城桃惊烽浄土近关肌体积智谲荡沮挠捃拾拘学梁崩哲萎离经辨志溜腿禄俸眄望秘书外监木愣愣嫩枝破旧啓瞶振聋起捐秋听秋征筛号赏刑舍己就人始料所及使转谈羡团茶土埂箱帘鲜霁邪不压正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