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连篇累牘 ”。 清 汤斌 《答陆稼书书》:“连篇絫牘,无一字发明学术。”
“连篇絫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ián piān lèi dú,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该成语形容文章或文字篇幅冗长、内容重复,文辞繁杂。它与“连篇累牍”同义,是后者的异体写法。
词义解析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批评文章或言论过于繁琐、缺乏简洁性。例如:“这份报告连篇絫牍,却未切中要害。”
近义词与关联词
权威来源说明
该成语在《汉语大词典》及多个权威语言类网站中被收录,释义一致。需注意部分网页(如)将“絫牍”误注音为“guà dú”,实际应以“lèi dú”为准。
“连篇絫牍”强调文字冗长、内容重复,使用时多含贬义。建议在正式写作中优先使用标准写法“连篇累牍”。
连篇絫牍(lián piān zú dú)是一个成语,意为文章或信件连篇纷至,多用来形容文笔极佳或人文才出众。
拆分部首和笔画:连(辶土;7画)篇(竹片;15画)絫(纟月;14画)牍(片牛;12画)。
来源:连篇絫牍最早出自《周易·坤卦》,原指《尚书》中的崇绝篇牍(文状)。后来用于赞美文笔出众的人,成为一个成语。
繁体:連篇絫牘。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汉字中,《连篇》的“絫”的形状略有不同,类似于「纟」旁加上「月」旁,牍的形状则与现在相同。
例句:他的文笔如同连篇絫牍,让人赞叹不已。
组词:连虑絫牘(指有关文思的担忧)。
近义词:辞章满纸、口诛笔伐、才子佳人。
反义词:刻板乏味、表面文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