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对的意思、比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对的解释

比并,相当。《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法6*论》:“ 吴王 孙权 问尚书令 闞泽 曰:‘ 孔丘 、 老子 得与佛比对否?’”

比较对照,核对。 清 卢文弨 《<示儿编>跋》:“十数年前, 鲍君 以文属予校订……遂发愤而取家所有四部书,有可疑者,一一比对,具有证佐,乃敢为之乙改涂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绳帛﹞或尚留原弔处者,须比对縊痕是否同异。”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比对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比对”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基础释义

“比对”是现代汉语常用动词,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比较,以检验其异同或真伪。核心含义强调通过并列参照得出结论,常用于数据校验、文本审核、身份验证等场景。例如:“警方通过指纹比对确认嫌疑人身份。”

二、词典学定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定义为“比较核对”,强调通过对照发现差异或一致性。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为“互相比较对照”,突出“互”的交互性特征,隐含双向验证过程。

三、语义特征与近义词辨析

四、应用场景示例

  1. 司法鉴定:DNA样本比对(来源:《法律语言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学术研究:文献版本比对(如敦煌写本异文分析)。
  3. 技术领域:图像识别中的特征比对算法(来源:《计算机视觉导论》,科学出版社)。

五、权威性补充

根据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对”的规范用法需满足三要素:参照对象明确、比较标准统一、结论可验证。其构词法属并列式(“比”+“对”),延续古汉语“比类对照”的语义逻辑(参考:《汉语词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说明: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王洁. 《法律语言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9.
  4. 章毓晋. 《计算机视觉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20.
  5.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6. 王宁. 《汉语词源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比对”是一个动词,指通过比较和对照两个或多个对象,分析其相似性、差异性或一致性。具体含义和常见应用场景如下:

1.基本定义

2.技术领域的应用

3.法律与证据

4.生物学与医学

5.日常场景

“比对”强调系统性、细节性的对比过程,目的是发现异同、验证真实性或优化结果。其应用广泛,从日常生活到专业研究均不可或缺。

别人正在浏览...

倍僪本妇本戏苍黄翻复长敬朝事淳刚戳不住辍已亶甫叠岭顿辔都市费钞负辕鲠咽鳏官官僚资本过君寒泓黑亮槐江惶恋火箭雉尾炬颊辅矫异角雉禁院金枣九声闿悦枯髀离魂舍麟笔流贾漏风芒芒苦海汶浊木楗逆害祈克求退秋刑啓验七元绻恋三儒上西天升班四教斯洛伐克堂庑田陇铁桶江山枉直随形萎糜不振相戛详究响马戏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