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箓。符箓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三:“仙道最高黄玉籙,署天偏称白纶巾。”参见“ 玉籙 ”。
“黄玉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道教文化和文学作品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黄玉箓”指道教中的符箓(一种书写于黄纸上的宗教文书),主要用于驱邪、祈福等仪式。其名称源于书写材料的颜色和材质:“黄”指符纸颜色,“玉”可能为美称或代指珍贵性,“箓”即符箓本身。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中写道:“仙道最高黄玉箓,暑天偏称白纶巾。”此处以“黄玉箓”代指道教的高深法术,体现其宗教与文学双重意涵。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歌,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与之相关的“玉箓”在道教中也可指帝王受命的符书(如“金箓玉箓”),但“黄玉箓”更侧重仪式用途。
“黄玉箓”是兼具宗教功能与文学美感的词汇,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符箓的象征意义和书写传统。如需进一步了解符箓的具体形式或道教仪式,可参考《道藏》等典籍或唐代诗文。
黄玉箓是指一种古代的宝石器物,通常用黄色的玉石制成,形状像箓(古代用来记载文书的薄片)。这种玉箓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常被用来制作贵族的玩具或礼物。
黄玉箓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黑、玉、竹,总共有17个笔画。
《黄玉箓》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放火烧黄玉箓,发觉守吏决杖之。”意指陈涉放火烧毁了一份重要的文书。后来,黄玉箓逐渐成为指代珍贵文物或重要文件的名词。
繁体字中的黄玉箓与简体字没有差别,都是“黃玉箓”。
在古代,黄玉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文中的字形多变,但大致和现代汉字相似,只是笔画结构和字形有些差异。
古代文献中有一句话:“天下之宝,如黄玉箓之珍贵。”意思是黄玉箓被视为非常珍贵的宝物。
1. 玉石箓:指由玉石制成的箓。
2. 黄金箓:指以黄金制成的箓。
3. 珍宝箓:指珍贵的宝物形状像箓。
与黄玉箓近义的词汇包括:黄金箓、玉石箓、珍宝箓。
与黄玉箓反义的词汇难以确定,因为它本身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物品,很难找到与之完全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