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箓。符箓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三:“仙道最高黄玉籙,署天偏称白纶巾。”参见“ 玉籙 ”。
黄玉箓是道教斋醮科仪中的重要文书,其含义可从字义与宗教文化两个层面解析:
指黄色,在五行学说中对应中央方位,象征尊贵与神圣。道教以黄色为天地正统之色,常用于重要法器的装饰与文书用色《汉语大词典·黄部》。
喻纯洁、通灵之物。道教认为玉能沟通神明,故重要符咒、表文多以“玉”命名,如玉册、玉章《道教大辞典》。
原指帝王册命或道家秘文,引申为记载神职、法诀的凭证。道教“受箓”即法师获得神职资格的过程《宗教学大辞典》。
黄玉箓特指道教斋醮仪式中用于祈福禳灾的黄色玉质简册(或仿玉材质),其核心意义包括:
黄玉箓常见于“黄箓斋”——道教超度亡魂、解厄消灾的重要仪式。唐代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载:“黄者,中和之色;箓者,纪戒录愆”,强调其调和阴阳、记录罪福的功用《道藏·洞玄部》。
参考资料
“黄玉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道教文化和文学作品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黄玉箓”指道教中的符箓(一种书写于黄纸上的宗教文书),主要用于驱邪、祈福等仪式。其名称源于书写材料的颜色和材质:“黄”指符纸颜色,“玉”可能为美称或代指珍贵性,“箓”即符箓本身。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中写道:“仙道最高黄玉箓,暑天偏称白纶巾。”此处以“黄玉箓”代指道教的高深法术,体现其宗教与文学双重意涵。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歌,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与之相关的“玉箓”在道教中也可指帝王受命的符书(如“金箓玉箓”),但“黄玉箓”更侧重仪式用途。
“黄玉箓”是兼具宗教功能与文学美感的词汇,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符箓的象征意义和书写传统。如需进一步了解符箓的具体形式或道教仪式,可参考《道藏》等典籍或唐代诗文。
凹面镜宝吹边落碧胫参求长廊垫片断縴敦明范人缝穷改旧干支耕屯工薪族诡晖虢国夫人过岁醢酱寒饿横磨和鹊纮目回倒箭笄鉴赏笕水贱物借商进场金璿酒式九籥丹累月凌慢历指买马招兵茫茫然卯云南无乾笑慊吝弃家荡産亲歡缺漏染缸房叡略儒林阇梨乘舆播越石密试政树惇私封太一宫踏踘贴铺铜钿消得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