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驿的意思、亭驿的详细解释
亭驿的解释
古代供旅客歇宿的处所。《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復古亭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范寥言 、 鲁直 至 宜州 ,州无亭驛又无民居可僦。” 明 何景明 《自武林至沅陵道中杂诗》之四:“暮投界亭驛,候吏迎我前。”
词语分解
- 亭的解释 亭 í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适中,均匀:亭匀。 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
- 驿的解释 驿 (驛) ì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驿站。驿馆。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员)。驿吏。 现为地名用字:龙泉驿(在中国四川省)。 古同“绎”,络绎。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亭驿是古代中国兼具驿站与治安功能的交通设施,其释义与历史功能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功能演变
- 交通枢纽
为官府文书传递提供快马与食宿,如唐代“三十里一驿”,确保信息高效流通。
- 治安管辖
汉代“十里一亭”,亭长掌治安捕盗(如刘邦曾任泗水亭长),驿站周边由亭吏维护秩序。
- 旅宿服务
兼具民间旅舍功能,如《宋史》载商旅可付费入住驿馆。
三、字源考据
- “亭”:篆文象形为高台建筑(亠+丁),《释名》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驿”:繁体“驛”从马、睪声,《增韵》注:“驿,传骑也。”凸显其与马匹传递的关联。
四、文献例证
- 《后汉书·舆服志》:“驿马三十里一置。”
- 杜甫诗《喜舍弟观到》:“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印证驿站与亭台的空间关联。
五、现代关联
“亭驿”一词今已罕用,但“驿站”作为历史词汇仍存,部分古镇(如浙江嘉善西塘)保留驿亭遗址,见证古代交通体系。
权威参考来源(无公开数字资源链接时标注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后汉书》《宋史》等正史记载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以经典工具书及正史为准,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亭驿”是一个汉语词语,结合“亭”和“驿”两字的含义,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交通和旅宿设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 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避雨的建筑物,如凉亭、邮亭。
- 驿:指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官员途中换马、暂住的场所,如“驿站”“驿马”。
- 合义:亭驿即古代供旅客歇宿、换马的处所,兼具“亭”的休息功能和“驿”的交通中转作用。
-
历史功能
- 为长途旅行者提供住宿、饮食和换马服务,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重要设施。
- 例如《三国志·蜀志·张嶷传》记载:“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复古亭驿。”。
二、延伸含义
-
比喻意义
- 旅途中的帮助:象征人在困境中得到援助,如“亭驿”般提供慰藉与希望。
- 人生际遇:引申为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时获得的支持,如诗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中的意境。
-
文化意象
- 在文学中常与离别、羁旅等情感关联,如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州无亭驿”的荒凉场景。
三、其他相关信息
- 读音与注音:拼音为tíng yì,注音为ㄊㄧㄥˊ ㄧˋ。
- 近义词:驿站、驿馆、邮亭。
- 反义词:荒郊、野地(强调无人之境)。
四、权威来源参考
- 高权威性解释可查看(查字典)、(汉典)及(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徒生童话集鳌柱抱産冰肌并州儿草偃风行刬刻促脉道字大晒瞪眸邸弟定海三总兵定盘星方叔肥庶拂杓肤腴赙赠忽地简本较短比长挢捎跻登进黜即刑狙候拒险蓝翎略绰累年凉繖龙漏满腔浼渎蒙袂辑屦拏人宁告牌额破心嵰岭岐黄家顷前祛退热腾腾瑞芽三到山宾沈颠颠事无不可对人言黍豚四脚蛇泰容天颜天主媮容土茯苓屯塞讬翼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