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箇夫人。”《西游记》第十九回:“像你强佔人家女子,又没个三媒六证,又无些茶红酒礼,该问个真犯斩罪哩。”《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就愿意给,也要三媒六证,大家説明,成个体统才是。” 赵树理 《邪不压正》:“媒人原来只是 小旦 一个人, 刘 家因为想合乎三媒六证那句古话,又拚凑了两个人。”
“三媒六证”是古代婚姻习俗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强调婚姻的合法性与郑重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三媒六证”是汉语成语,指旧时婚姻需通过媒人多次说合并具备六种象征性凭证,以确保婚约名正言顺。该词出自元代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后也见于《红楼梦》等文学作品。
“三媒”指婚姻中涉及的三类媒人:
“六证”是婚礼中摆放的六件物品,各有寓意:
“三媒六证”不仅是古代婚姻的程序规范,更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经济责任与夫妻关系的深层寓意。其核心在于通过仪式与象征物,将婚姻的社会属性与道德约束具象化。
《三媒六证》是指婚姻登记时所需的证件,包括了三种媒人和六种证件。在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一般需要由婚庆公司或媒人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三媒六证》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婚」和「证」,其中「婚」部的总笔画为10画,「证」部的总笔画为11画。
《三媒六证》一词源于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在过去的婚姻仪式中,媒人在撮合婚姻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以确保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媒六证》的繁体字为「三媒六證」。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婚」字的写法为「曶」,「证」字的写法为「証」。
使用《三媒六证》这个词的例句:
1. 按照《三媒六证》的要求,他们准备好了所有的证件。
2. 这对新婚夫妇的婚姻是经过了严格的《三媒六证》程序的。
与《三媒六证》相关的组词有:
1. 婚姻登记
2. 证件材料
3. 婚姻习俗
4. 媒人撮合
5. 法律效力
等等。
与《三媒六证》近义的词有:
1. 婚姻证明
2. 婚姻证书
3. 婚姻登记证
4. 婚姻资料
5. 媒人介绍
等等。
与《三媒六证》反义的词有:
1. 无媒无证
2. 婚后登记
3. 非法结婚
4. 未经过程
5. 无证婚姻
等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