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徼的意思、亭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徼的解释

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史记·平準书》:“ 新秦中 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 北地 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徼,塞也。” 宋 尹洙 《息戍》:“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 明 唐顺之 《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亦息戈负耒喁喁然自嚮於亭徼之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徼(tíng jiào)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属军事防御术语,其核心含义指边境上的瞭望亭和巡逻关卡,引申为边塞、边防要地。以下从构词、本义、引申义及典籍用例四方面解析:


一、字源与构词

  1. 本义为古代边境岗哨建筑。《说文解字》释:“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 段玉裁注:“亭,停留也。盖行旅宿会之所。” 后特指边防瞭望塔,如《墨子·备城门》载:“百步一亭,亭垣高一丈四尺。”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本义为边界巡查。《说文解字》:“徼,循也。” 指巡视边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南至牂牁为徼”,即指边界。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合成词“亭徼” 融合了“固定岗哨”与“流动巡防”的双重功能,强调边境防御体系。


二、本义:边防哨卡

指古代边境设置的瞭望亭与巡逻关卡,属军事设施。

典籍例证:

《汉书·匈奴传》:“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颜师古注:“亭谓候望所,徼谓塞要险。”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引申义:泛指边境

由具体设施扩展为边疆防线的代称,常见于史书与诗文。

典籍例证:

  1. 唐代杜牧《贺平党项表》:“亭徼无烟,干戈尽息。” 以“亭徼”指代西北边境。

    来源:杜牧《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新唐书·突厥传》:“亭徼寂无烽警。” 喻指边防安宁。

    来源: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四、同义词辨析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释“亭徼”为“边境哨所”)
  2. 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M]. 中华书局, 2000. (标注“徼”含“边界巡查”义)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第7版. (收录“亭”的“岗哨”古义)

(注: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华经典古籍库[www.guji.cn]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在线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亭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边境防御相关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字词拆解


历史文献引用

  1. 《史记·平準书》:“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描述汉代边疆防御体系)。
  2. 宋代尹洙《息戍》:“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体现宋代边防部署)。
  3. 明代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自嚮於亭徼之外”(说明边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关词语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史记》及宋代军事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果拜埽标灯布宣参用乘便澄泓承弦吃凌冰粮出兑从班列涤瑕递战发毛飞鸣感厉购赏光颜咕嗒规欲黄烘烘检集截舌经纪峻科惧怯闿怿课单乐淘淘连贯性联累陆皮眇论旁朝平进迁腾齐给穷理居敬三不管沈鸿神气活现糁糁失期受籙衰齿思综苏洵胎字停缀驮载途术王邸王明君下半场香蛾相敬如宾晓得小族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