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参用的意思、参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参用的解释

(1).间杂而用;兼用。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赦诏》:“军政国容,事绪非一。刑礼参用,未臻和简。”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佐领官不宜部选》:“臣闻古者,计户以贡士,量官而署吏,故官不乏吏,士不乏官,士吏官员,必相参用。”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 王仰之 先生处置讲演一课,有两种方法,交互参用。”

(2).参酌使用、任用。 宋 曾巩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三代学校劝教之具, 汉 代郡国太常察举之目,揆今之宜,理可参用。”《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命以 施州 宣慰司为从三品, 东乡 诸长官司为正六品,以流官参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读此知学政一差,本非翰林所应预, 仁皇帝 特破格参用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参用”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动词结构,其核心意义包含“参考”与“采用”双重动作。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参用”指在决策、研究或实践过程中,通过比对不同资料或方法后选择性地吸收应用。例如:“设计方案参用了传统建筑元素与当代技术”,此处强调对多元资源的整合性采纳。

从构词法分析,“参”体现考察、比较的思维过程,“用”则指向实际应用,二者结合形成“考察后应用”的递进关系。该词常见于学术、政策及技术领域,如《汉语动词用法词典》指出,其宾语多为“方法”“数据”“经验”等抽象概念,突显理性选择的语义特征。

在历史语用层面,“参用”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如《朱子语类》中“参用古今之说”,指融合不同时期学说。现代语言实践中,该词仍保留此义,例如《人民日报》曾载文“参用国际标准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展现其跨领域适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参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ān yòng,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间杂而用;兼用
    指将不同事物或方法混合使用,或同时采用多种方式。例如:

    • 南朝梁沈约在《南郊赦诏》中提到“刑礼参用,未臻和简”,意为刑法与礼制交替使用,但尚未达到和谐简明的效果。
    • 夏丏尊、叶圣陶的《文心》中描述“两种方法,交互参用”,说明交替使用不同教学方式。
  2. 参酌使用或任用
    指参考、斟酌实际情况后采用或选拔。例如:

    • 《明史》记载施州宣慰司“以流官参用”,即官员选拔中结合了流动官员制度。
    • 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提到官员任用“特破格参用之”,指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

二、应用场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汉典及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捌哥保驾秕秽昌言无忌澈映道臣道山大痊点就雕轭调配顶天立地地征独峯牛放流反经肥庶干货船割制勾致关津鸿灵金鼎客景命金经近人计台镌罚狂謼枯梧阑删泪潮两姓料人利苏胪唱沦寂轮作梅花引民用母气契卡气咻咻攘盗山塘烧云殊代述叙速战塌棵菜檀舍腾蛟起凤通质完坚维纳斯无论污手垢面黠狯效功亵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