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论的意思、眇论的详细解释
眇论的解释
精妙的言论。《史记·货殖列传》:“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説以眇论,终不能化。” 司马贞 索隐:“上音妙,下如字。”《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关内侯 郑宽中 ﹞严然总《五经》之眇论,立师傅之显位。” 周作人 《<蜕龛印存>序》:“是知以 汉 法刻印,允为不易之程,夫岂逞高心,以为眇论哉。”
词语分解
- 眇的解释 眇 ǎ 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眇视(a.用一只眼看;b.轻视)。“生而眇者不识日”。 细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边远,高远,如“路眇眇之默默”;c.远看,如“目眇眇兮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专业解析
"眇论"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寻,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精微玄妙的言论或学说:
- 字义分析: "眇" 本义指一目小或目盲,引申为微小、精微、深远、高远之意(如《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汉书·张衡传》"眇然绝俗离世")。"论"指言论、学说、道理。
- 词义合成: "眇论" 即指精深微妙、高远超绝的言论或理论。它强调其思想或见解的深刻、玄奥,非寻常浅见可比。
- 古籍例证: 此义多见于古代典籍。例如,《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在论述货殖的重要性后,反驳了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称其为“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并评价道:“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这里的“眇论”即指老子那种精微高妙(但在司马迁看来不切实际)的理论。
-
空泛而不切实际的言论:
- 引申与批判: 由于“眇论”所指的言论往往过于高深玄远,脱离现实基础或常人理解范围,因此在一些语境下,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指玄虚、不切实际、难以实行的高谈阔论。
- 语境关联: 上引《史记·货殖列传》的例子中,司马迁虽用“眇论”形容老子学说,但其上下文明显带有批判其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意味。后世使用此词时,也可能侧重其空疏不实的一面。
“眇论”的核心含义是指精深微妙或高远超绝的言论、学说。其具体褒贬色彩需视语境而定:在赞赏其思想深度时,它强调精微玄妙;在批评其脱离实际时,它则指空泛不实的高谈阔论。该词体现了汉语词汇内涵的丰富性与语境依赖性。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对“眇”和“论”的释义及“眇论”词条提供了权威解释和古籍书证。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对“眇”的引申义有详细说明,有助于理解“眇论”中“眇”的含义。
- 《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提供了“眇论”在经典古籍中的实际用例,是理解该词历史语境的关键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眇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
精妙的言论(古义)
源自《史记》《汉书》等古籍。例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虽户説以眇论”指难以用精妙理论教化民众,司马贞注音“眇”为“妙”,暗示通假用法。此含义强调言论本身的高深玄妙,多用于学术或哲理讨论。
-
琐碎的争论/微不足道的事(现代引申义)
现代词典中多解释为“对小事争论不休”,强调因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核心问题,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团队陷入眇论,反而延误了项目进度。”
其他信息补充:
- 拼音:miǎo lùn(部分古籍注音为miào,但现代通用miǎo)
- 使用差异:古代文献多用“精妙言论”义,现代语境更倾向“琐碎争论”,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避课孛戾裁择痴雨冲斗冲藐戴帽大家伙递代定聘短韵堆积如山二五耦发华犯怵分镜头怪念头哈屯合乐图阖辟核问合奏户口簿火丞火蜃交连竭尽心力进可替不眷眷之心拘束乐山大佛灵燿砢么煤核儿名优鸣籥殴击漂母进饭僻陋扑买呛呛秋帛犬马心泉原取舍两难审刑审形示短苏生太行八陉甜味天下乌鸦一般黑文件乌黑黑无籍人香枝贤智小愈西汉夫人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