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妙的言论。《史记·货殖列传》:“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説以眇论,终不能化。” 司马贞 索隐:“上音妙,下如字。”《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关内侯 郑宽中 ﹞严然总《五经》之眇论,立师傅之显位。” 周作人 《<蜕龛印存>序》:“是知以 汉 法刻印,允为不易之程,夫岂逞高心,以为眇论哉。”
“眇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精妙的言论(古义)
源自《史记》《汉书》等古籍。例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虽户説以眇论”指难以用精妙理论教化民众,司马贞注音“眇”为“妙”,暗示通假用法。此含义强调言论本身的高深玄妙,多用于学术或哲理讨论。
琐碎的争论/微不足道的事(现代引申义)
现代词典中多解释为“对小事争论不休”,强调因过度关注细节而忽视核心问题,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团队陷入眇论,反而延误了项目进度。”
其他信息补充:
眇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眇(miao3)和论(lun4)。
眇字的部首是目(mù),它也是眼睛或视觉的意思。眇字的笔画数为9划。论字的部首是言(yán),它表示言语或说话。论字的笔画数为6划。
眇论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左传》,意为详细考察之后达到的见解或观点。
在繁体字中,眼部的部首为目仍然存在,字形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眇字的写法有些不同。在金文和篆文时期,眇字的写法是一个底部有两点的长方形,上面有稻草状的横线。而论字的写法也有所变化,在金文时期,论字写作两个右上右下相交的斜线。
以下是一些使用眇论的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眇论,给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
2. 这位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眇论,对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眇论相关的组词有:眇视(miao3 shi4)和论述(lun4 shu4)。
近义词包括:研究、观察、考察。
反义词则有:肤浅、粗略、浅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