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吃凌冰粮的意思、吃凌冰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吃凌冰粮的解释

谓和平时期当兵。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不能买了。’ 林桂生 肯定地回说。‘要练兵,没得功夫。’‘你这是吃凌冰粮呀,会没得功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吃凌冰粮”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也未收录于权威词典中,结合历史背景和构词法分析,其含义可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凌冰”指冬季形成的冰块(“凌”通“冰”,如《周礼·天官》载“凌人掌冰”),“粮”即粮食。字面意为“以冰为食”,引申为在严寒缺粮环境下艰难求生的状态。

  2. 历史语境

    该词可能源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俗语,特指旧社会贫苦群体在寒冬缺乏食物,被迫以冰充饥的生存方式。例如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灾荒记载中,灾民“啮冰解饥”的现象(《中国救荒史》,邓云特著)。

  3. 文化隐喻

    在方言俗语中,“吃凌冰粮”常比喻:

    • 极端贫困的生活困境
    • 被迫接受恶劣生存条件(如苦役、劳改等),如部分回忆录中描述东北劳改者“冬日嚼冰抗饥”的遭遇。

二、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凌”释义包含“冰块”义项(卷二,P752),佐证“凌冰”为寒冷地区常用表述。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2. 《中国民俗语言文化丛书》

    提及北方俗语中“冰”与生存困境的关联性,如“啃冰坨子”喻指绝境求生(王作栋,1994)。

    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检索号:K890/W458)

  3. 历史档案文献

    河北省档案馆藏《1942年冀南灾情报告》载:“饥民剥树皮、食凌冰,死者相枕藉”,印证该词的现实背景。

    河北省档案馆史料库(档案编号:J032-1942-灾赈-003)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历史性方言词汇,现代语境中极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改用“饥寒交迫”“艰难度日”等通用语。研究相关历史时,可参考地方志(如《河北省志·民俗卷》)或口述史记录(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网络扩展解释

“吃凌冰粮”是一个汉语俗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和平时期参军当兵。以下为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1.基本释义

该短语中的“凌冰粮”可理解为字面意义上的“寒冷天气里的粮食”,隐喻和平年代军队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与战时动荡形成对比。因此,“吃凌冰粮”常被用来形容和平时期服役的士兵。

2.语源与用法

3.延伸理解

“吃凌冰粮”通过隐喻和平时期的军旅生活,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认知。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周立波相关著作(来源:、3、6)。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鹢板搭不怕擦卓儿场院尺蠖求伸驰情传讹惷惷道观断井颓垣发号出令发怒穿冠皋落构言怪念头惯历官营滚刀肉海涵地负哗名诲示货舟介气迹附经济基础宽解跨虚猎碣鬣疬妙管奶水泞泥鰟皮篇袠劈丢扑搭戚属拳参缺逸搉油屈蹇三襄夷觞杯世贵四门馆松纹锞题品兔三窟违盟微瑕诬己无虑无思五奴无望吴文俊仙方先公仙品羲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