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瑕的意思、涤瑕的详细解释
涤瑕的解释
清除污点。 唐 柳宗元 《解祟赋》:“以泠风濯热,以清源涤瑕。”《旧唐书·韦处厚传》:“ 李绅 是前朝任使,纵有罪愆,犹宜洗衅涤瑕,念旧忘过,以成无改之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凡为得罪之人,悉有涤瑕之望。”
词语分解
- 涤的解释 涤 (滌) í 洗:洗涤。涤濯。涤除。涤荡。涤瑕荡秽。 古代指养祭牲的房子。 古代指音乐节奏急速。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瑕的解释 瑕 á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瑜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涤瑕,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
字义解析与基本含义
- 涤 (dí):本义指清洗、洗濯。《说文解字》释为“洒也”,即用水去除污垢。引申为清除、扫除。
- 瑕 (xiá):本义指玉上的斑点、瑕疵。《说文解字》释为“玉小赤也”,后泛指缺点、过失、污点。
- 涤瑕:二字组合,其基本含义即为洗涤玉上的斑点。这是一个非常形象具体的动作描述,指通过清洗去除玉器表面的杂质或瑕疵,使其恢复光洁纯净。
-
核心引申义
从具体的“清洗玉器瑕疵”这一本义出发,“涤瑕”很自然地引申出更抽象、更常用的含义:
- 清除缺点、改正错误:这是“涤瑕”最主要的引申义。指去除人自身或事物中的过失、污点、不良习气等,使其趋于完善、纯洁或高尚。这个过程强调主动的改正和净化。
- 洗刷耻辱、昭雪冤屈:在特定语境下,“涤瑕”也可指洗刷掉蒙受的耻辱或冤屈,恢复名誉的清白。
-
用法特点
- 书面语色彩:“涤瑕”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常见于古文、诗词、成语或正式文体中。
- 常与“荡秽”连用:在成语“涤瑕荡秽”(或“涤秽荡瑕”)中,“涤瑕”与“荡秽”同义复用,意为彻底清除污秽、清除恶习或旧社会的积弊,强调清除的范围广、程度深、效果彻底。例如班固《东都赋》中“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描述的就是社会风气经过整肃后变得极其清明。
- 对象广泛: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如玉器),但更常见的是抽象事物,如人的品德、过失、社会的弊端、冤屈、耻辱等。
“涤瑕”一词,源于对玉器进行清洁保养的具体行为,其核心含义是清除瑕疵、去除污点。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它主要引申指清除缺点、改正错误,有时也指洗刷耻辱、昭雪冤屈。它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动词,蕴含着追求纯洁、完善、清明的价值取向,常见于书面语及成语“涤瑕荡秽”之中。
参考资料:
- 字形与基本字义参考《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词汇释义及引申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中“涤”、“瑕”及“涤瑕荡秽”等条目。
- 成语“涤瑕荡秽”的经典用例参考班固《东都赋》(收录于《文选》)。
网络扩展解释
“涤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 涤:本义为“洗涤、清除”。
- 瑕:原指“玉上的斑点”,引申为“缺点、过失”。
- 组合含义:指“清除污点或缺点”,常用于比喻改正错误或净化事物。
二、用法与语境
-
书面表达
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如“涤瑕荡垢”“涤瑕荡秽”,形容彻底清除污秽或不良风气。
例句: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 柳宗元《解祟赋》:“以泠风濯热,以清源涤瑕。”
-
引申含义
可指代政治清明或道德净化,如《旧唐书》中“洗衅涤瑕,念旧忘过”。
三、相关词汇
- 近义词: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激浊扬清。
- 反义词:藏污纳垢、文过饰非。
四、名字寓意(特殊用法)
在姓名学中,“涤瑕”寓意“洗净污秽、焕发光彩”,象征品格高洁与积极向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解祟赋》《旧唐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绊马坑半梦半醒倍心迸飞苯甲酸布缨虫串串脆促打剌苏胆大心雄黨伍大熟吊销第恐底气斗迎惰农蕃岳发闪勾剥构栏海头寒雀横出缄口结舌简纸驾驶阶矶樛葛九天使者急景凋年踞慢康强磊佹緑肥作物旅饮冒进麻查民所密燕欧脱翩翩少年凭霄千变亲告轻疾擒拏权闭全劳动力饰官诗藻宿好绦钩腾移铜兽符退价伪端餧人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