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适的意思、调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适的解释

(1).协调。《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李少卿 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 章炳麟 《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

(2).合适,适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

(3).犹调理;调养。《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适(tiáo sh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调整使事物或关系达到和谐、适应的状态。具体释义与应用如下:


一、词典释义

  1. 调整以适应

    指通过主动改变自身或环境,使主体与外部条件相协调。例如在环境变化时,人们通过心理或行为调整来适应新情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调整使适应”。

  2. 协调平衡

    强调消除冲突、恢复和谐状态,常见于描述社会关系或心理状态的修复过程。如“调适家庭矛盾”“心理调适机制”。


二、学科应用

  1. 心理学领域

    指个体应对压力时,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等方式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其定义为“个体为适应环境需求而调整行为或态度的动态过程”。

  2. 社会学视角

    用于描述社会系统(如文化、制度)为适应变迁而进行的结构性调整。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社会通过“文化调适”维持稳定。


三、应用场景


四、权威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2015.
  3.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48/2013.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链接,来源标注为文献名称及出版信息,确保内容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调适”是一个多维度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调整适应
    指通过主动调整使自身或事物与环境相协调。例如:调整家庭成员关系、心理状态等,以应对变化()。

  2. 协调与合适
    强调事物间的和谐状态,如《淮南子》中“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指自然规律的协调;蔡元培提到“节奏调适”,则指形式美的均衡( )。

二、延伸应用

  1. 心理学领域
    指个体通过改变认知或行为,适应外部环境压力。例如:心理调适能力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

  2. 社会学领域
    涉及社会群体、文化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如解决个体与社会的矛盾()。

  3. 身体调养
    古义中亦指调理身体,如《旧唐书》提到“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 )。

三、例句参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全面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语辞海》或心理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谙忽八哀诗白元畅销货吃茶虫蛆传达室初弦大穰端确罚蔽法诫语芳春负鄙负压肤知寡貌鹳井海捕喝风呵烟闳逸后夫黄气火上加油将欲骄媮击掊老人院连昬接晨咧扯;咧嘴零碎力图马倌眇指密赡孽宠佞兑帡覆破败五鬼浅愚清鲠泉舶然明上都少焉声控圣衷手袂睡车四奸私愿肃和碎琐堂簿停刊通资枉才无及无适乌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