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榻。 唐 白居易 《秋夕》诗:“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牀。”
“尘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尘床”即“尘榻”,指积满灰尘的床榻,常用于描述长期无人使用或冷清的环境。该词由“尘”(灰尘)和“床”(卧具)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落灰的床铺。
2. 出处与诗句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秋夕》诗句:“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此处通过“尘床”意象,暗示诗人独居无人照料的状态,强化了孤寂清冷的氛围。
3. 字义拆解
4. 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尘床”常被赋予情感色彩,既可表现物理环境的荒废,也可隐喻人际关系的疏离或隐逸生活的状态。
5. 总结 该词属于古代文人雅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解析古典诗词时需注意其双关性——既描述实物状态,又承载情感表达。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全唐诗》或白居易诗集注本。
意思:尘床是指长时间不使用而积聚了很多尘土的床铺。
拆分部首和笔画:尘床的拆分部首是尚和广,共有9个笔画。
来源:尘床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予去數年,君無以日昃,夜方敢言。尘床之下何俟睡也!”可见尘床的概念在古代已经存在。
繁体:尘床的繁体写法为塵床。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作“塵床”,其中的“塵”字在古代写法中是两个小人旁边加上纷乱的尘土,形象地表现了尘土纷飞的样子。
例句:1. 他长时间不回家,所以床上的被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尘床。
2. 请务必每天打扫宿舍,以免床变成尘床。
组词:尘床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尘埃(指空气中的尘土颗粒);尘螨(指寄生在尘土中的微小昆虫)。
近义词:灰尘、尘土。
反义词:干净、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