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川后的意思、川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川后的解释

传说中的河神。《文选·曹植<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吕向 注:“ 川后 ,河伯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 川后 时安流, 天吴 静不发。” 唐 李商隐 《拟意》诗:“去梦随 川后 ,来风贮 石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川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传说中的河神

    指掌管河流的神祇,常见于先秦文献。如曹植《洛神赋》载:“川后静波,冯夷鸣鼓”,此处“川后”与水神冯夷并列,象征对江河的敬畏。

    《汉语大词典》释为“河伯”,即黄河之神(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

  2. 河流的别称

    在文学作品中借指江河本体,如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川后效顺,潮汐以时”,喻指水流规律。


二、文化渊源

“川后”源自上古自然崇拜,与“河伯”“洛神”同属水神体系。《史记·封禅书》记载秦代祭祀“四渎之神”,其中黄河之神即具“川后”神格特征(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其名多见于辞赋,承载着古人治水安澜的祈愿。


三、现代应用

该词属文言遗存词汇,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引用。如郭沫若《女神》诗中“川后何在?”即化用古意表达追问自然之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川后释义
  2.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注:文献链接仅供溯源,内容需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川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神,常见于诗文典籍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川后是掌管江河的神灵,与“河伯”同义,主要负责平息风浪、守护水域安宁。其名最早见于曹植《洛神赋》:“川后静波”,吕向注解为“河伯也”。

  2. 文学引用

    • 曹植《洛神赋》:描写洛水女神出现时,“川后静波”以显神迹。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川后时安流”形容行船时河神护佑的安稳。
    • 李商隐《拟意》:“去梦随川后”借河神暗喻人生际遇。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诗词中描绘水域的平静或神性意象,如宋代葛胜仲词中“川后滋恭”借水神突显自然敬畏。

  4.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误将其解释为“经历变故后恢复繁荣”的成语,但权威文献均指向河神含义,需以古典注解为准。

建议结合《洛神赋》原文及历代注疏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百栱白陵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邦略宾座拆忙月鹑裾祠器攒集诞欲大询登济掉慄东阙对不上股骨国财国中骨擿汉阳造晃烂疆潦减碳骄陵筋疲力竭九府懻中开卜克食敛思辽门之鹤立部伎伶透沥液明月珰木鴈拿不住男宠捏和聘使扑桃倛丑勤德人道擅市奢侈神郁气悴市庸守镇输卵管私溺送潮送目颂祇随风转舵踏雷退表闲歇泉小陆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