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庙堂。 前蜀 贯休 《寄韩团练》诗:“君子天庙器,头骨何巉崱。”
(2).星名。即营室。《国语·周语上》:“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天庙,营室也。” 晋 陆云 《岁暮赋》:“天庙既底,日月贞观。”
“天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庙堂
指古代祭祀或议事的庄严场所,常象征神圣与崇高。例如前蜀诗人贯休在《寄韩团练》中写道:“君子天庙器,头骨何巉崱”,此处以“天庙器”比喻杰出人才。
星名(即营室)
古代天文学中,“天庙”指二十八宿之一的营室星。《国语·周语上》记载:“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韦昭注明确其指营室星。晋代陆云《岁暮赋》亦提到:“天庙既底,日月贞观”,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星象含义。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典》《查字典》及古籍文献的权威释义。若需更详细例证,可查阅《国语》《岁暮赋》等原文。
天庙,指的是供奉天神的庙宇。
拆分部首:天(一)+ 广(厶)
笔画: 天(4画)+ 广(3画)= 7画
来源:天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人们在古代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会建造天庙来供奉与祭祀。
繁体:天廟
古时候汉字写法:天廟
例句:古代皇帝会定期前往天庙祭天,祈求国泰民安。
组词:神庙、宫庙、佛庙
近义词:天宫、神殿、神堂
反义词:人间、凡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