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掌管山、泽、林、川的官员。《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芻,以养牺牲。” 郑玄 注:“四监,主山林川泽之官。”
(2).指 周 代县属四郡所设的郡大夫。《吕氏春秋·季冬》:“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 高诱 注:“四监者, 周 制天子畿方千里之内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郡有一大夫监之,故命四监,使收掌薪柴也。”
“四监”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根据《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记载,“四监”指古代负责管理山、泽、林、川等自然资源的官职。例如:
另一种说法认为,“四监”是周代县属四郡的监察官员,即郡大夫,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监察事务。
需注意的是,部分资料(如)提到“四监”为明代官职,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误传。建议优先参考《礼记》《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的记载。
《四监》是指控制监督国家或者组织权力的四个分支,即立法、行政、司法和舆论监督。
《四监》的拆分部首为“囗”和“木”,部首“囗”表示围绕,部首“木”表示与木材有关。这个词的笔画数为8画。
《四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描述了国家或组织内四个监督权力的分支。
《四监》的繁体字为「四監」。
在古代日本汉字写法中,四监的写法为「四監」。
1. 只有四监分立,才能实现权力的制衡和平衡。
2. 做好四监工作,是确保国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监没有明确的组词,但可以根据具体上下文进行组词,如“四监体制”、“四监联动”等。
与四监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三权分立”,它也是指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机关。
四监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描述的是控制监督权力的四个分支,没有明确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