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説的意思、听説的详细解释
听説的解释
1.听我所说。《坛经·忏悔品》:“汝等听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
2.听人所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宋子京 知 定州 ,日作十首《听説中山好》,其一云:‘听説 中山 好, 韩 家 閲古堂 ,画图新将相,刻石好文章。’”《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听説,恐怕朋友笑话,即便起身回店。”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不晓得回去弄它几亩田种种弄得到不?”
3.方言。听话。参见“ 听説听道 ”。
词语分解
- 听的解释 听 (聽) ī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任凭,随:听任(坣 )。听凭。听之任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
- 説的解释 説 ō 説 ì 説 è 均见“说”。 笔画数:; 部首: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一、字源解析
听(聽)
- 字形:甲骨文由“耳”与“壬”(站立的人)构成,表示人站立倾听。《说文解字》释为“聆也”,本义为用耳感知声音 。
- 演变:引申为接受、顺从(如“听从”),后扩展为处理事务(如“听政”)。
说(説)
- 本义:《说文解字》注为“释也,一曰谈说”,即解释或陈述观点 。
- 分化:古代与“悦”通假(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独立为言语表达义。
二、词典释义
“听说”作为动词短语
- 字面义:通过听觉接收信息并理解。
-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用耳朵接受声音,并理解其内容” 。
- 引申义:获取外界消息或传言。
“听说”作为凝固结构
- 功能:在口语中虚化为消息来源标记,相当于“据传闻”。
- 例:《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其“引入非亲历的信息源” 。
三、权威用法解析
- 信息传递的中介性
- 强调信息非直接获得,需区分“听说”与“目睹”。
- 例:《汉语大词典》标注其隐含“转述不确定性” 。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需带宾语(如“听说此事”)。
- 独立分句:后接完整小句(如“听说,会议取消了”)。
四、古典文献佐证
- 《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注:指传播未经核实的言论。
- 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闻”即“听说”的古语表达。
参考文献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现代著作可参见商务印书馆官网书目索引。)
网络扩展解释
“听説”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指通过他人的叙述或传闻了解信息,而非亲身经历。例如:“听说她最近结婚了”。该词由“听”和“说”构成,强调信息传递的口耳性质。
-
古籍中的用法
- 听我所说:如《坛经·忏悔品》中“汝等听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处“听説”意为“听我的教导”。
- 听人所说:宋代陈鹄《耆旧续闻》记载的“听説中山好”,即通过他人描述知晓事物。
-
方言含义
在部分方言中,“听説”可表示“听话”,如“听说听道”形容顺从长辈或权威的态度。
-
使用场景
常见于日常交流中,用于转述不确定或间接获得的信息。例如:“听说这次考试很难”“听说他辞职了”。
该词既可表达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可在特定语境下体现权威性教导或方言中的顺从含义。其核心始终围绕“通过听觉接收信息”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挨推白席人残疾谗逆钞引库辰衡陈秽摛笔迟廻赤须除毁当税道消堤川豆酱舵轮多一个萼绿华遏隐飞将数奇杠杆高隅海蠡和约洪奥会饭交鸣阶次积居精明强干磕喳老底恋恋难舍罹丽遴补蕶苓香满拟蛮庭煤窰孟娵挐兵宁家盘金千古不磨窃辔清清器质屈埋石亭手纹四妃损人不利己帑舍替夷雾惨云愁相门相种香线纤路遐期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