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晓昏的意思、晓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晓昏的解释

犹朝夕。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寒凉十月末,雪霰濛晓昏。”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昼黮於墨,晓昏共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晓昏是汉语中表示时间范畴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构词语素解析。《说文解字》释"晓"为"明也,从日尧声",指日出时分的光明状态;"昏"在《尔雅·释诂》中解作"暮也",特指日落后至星出前的时段。二字组合构成时空对举关系,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1. 昼夜交替(《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234页):指代完整的日夜周期,如唐代元稹《景中秋八首》"晓昏定省三牲养"中的侍亲时序,体现儒家伦理的时间实践。

  2. 时间计量单位(《古代汉语时间范畴词典》):在农业社会语境中特指十二时辰制中的"平旦"(03-05时)与"日入"(17-19时),《齐民要术》记载农作"当以晓昏为候",强调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的契合。

  3. 明暗隐喻(《中国文学意象研究》):自宋代始衍生出"智愚"的象征义,如《朱子语类》卷十三"晓昏之辨,犹智愚之分",通过光影变化喻指认知能力的差异。

该词的历时演变显示,从《诗经·小雅》"昏以为期,明星煌煌"的原始时间指称,到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不分晓昏勤侍奉"的行为频率表达,语义场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的文化转喻过程。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其书面语特征,常见于历史文献及诗词创作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晓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ǎo hūn,其核心含义是“犹朝夕”,即指早晨与黄昏,也泛指时间上的早晚或日夜更替。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唐代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
    诗句“寒凉十月末,雪霰濛晓昏”中,“晓昏”描绘了十月末雪雾笼罩昼夜的景象,突出气候的严寒与时间的绵长。
  2. 元代冯子振《十八公赋》
    “昼黮於墨,晓昏共霾”一句,以“晓昏”形容昼夜均被阴霾笼罩的状态,强化环境压抑感。

三、应用场景


“晓昏”是一个兼具时间性与画面感的词汇,适合在文学作品中营造意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参考李贺、冯子振的原文(详见、4、6)。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苍苍帮规榜尾抱瓮灌园殡服冰惕抄撮斥黩畴官村圃打寒噤德行冻云芙蓉楼高略革革公孙树官校含梗华丝化消火棘搅肠痧甲刃精确吉日九重围举鼎绝膑丽顔龙步龙度天门卖乖暝钟抿镜目瞪舌彊拗木枕农闲暖流偏絶丕佑谱谍软绊沙棱升阳殿水稾黍醅燧林榻本题笔缇幔同盟湍水土肉瓦缝罔既文刻五味俱全匣匮险俗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