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曲的意思、记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曲的解释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清 汪端 《湘烟小录·紫姬哀词》:“画眉菱镜花双笑,记曲珠帘月二分。” 清 王蕴章 《碧血花·吊烈》:“ 红红 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谁唱 江 南肠断句,清衫白髮雨婆娑。”参见“ 记曲娘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记曲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法看,"记"指记录、记忆,《说文解字》释为"疏也",强调对事物的系统载录;"曲"本义为弯曲,引申特指乐曲,《礼记·乐记》注"曲谓声音婉转"。二者组合后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一、指古代乐官职能,见于唐代音乐文献。段安节《乐府杂录》载"记曲娘子张红红,能听新声即记",描述唐代宫人通过特殊训练形成的音乐记忆能力,这种技艺要求从业者具备精准的音高辨别与乐谱速记能力。

二、作动词性短语使用,表示对乐曲的专项记录行为。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提及"记曲需辨宫商,审节奏",强调该行为包含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的双重认知维度。清代《钦定词谱》编纂时,将"记曲"列为词牌考订的重要工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退出口语体系,主要作为专业术语存续于音乐史学领域。《中国音乐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音乐传承过程中的特定记录方式",与"记谱""记拍"构成传统音乐传承的三元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记曲”是一个源自唐代音乐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音乐、文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记曲”指唐代善歌者张红红通过隔屏用小豆记录乐曲节拍的事迹。这一典故常用于赞颂音乐天赋或吟咏善歌者,成为古代文学中音乐相关的典型意象。

二、典故起源

据记载,唐代歌者张红红在屏风后聆听乐曲时,通过撒小豆的方式记录节拍,随后能精准复现曲调。这种方法展现了古代音乐记忆与记录技艺的智慧。

三、文学应用

后世文人常以“记曲”入诗,例如:

  1. 清代汪端《湘烟小录·紫姬哀词》:“记曲珠帘月二分”,借指紫姬的音乐才华。
  2. 王蕴章《碧血花·吊烈》中“红红记曲采春歌”,直接化用张红红典故表达对歌者的追思。

四、别称与延伸

“记曲娘子”是张红红的别称,进一步强化了该典故与音乐技艺的关联性。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唐代音乐史实与历代文学用例,如需了解更多诗词中的具体化用,可参考《全唐诗》及清代文人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百城书班左豹月乌迸溢表勒别干聪明鸟宕匠大千世界丢荒独酲耳属发导乏军兴返观芙蓉剑溉田告请官绩国民经济顾阴浩慨鹤鹤黄米黄头奚慧叶混进肩披蹇骧界笔金口玉音集诊龛世婪赃垒壁陈梁尘飞流蠹没世不渝木媚宁静凝邃奴材怒涨平年羌管弃播青锋山瓶省坟石龛束缣腿股椭圆卫翼蚊蚁握兰兀得五行无日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