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曲的意思、记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曲的解释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清 汪端 《湘烟小录·紫姬哀词》:“画眉菱镜花双笑,记曲珠帘月二分。” 清 王蕴章 《碧血花·吊烈》:“ 红红 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谁唱 江 南肠断句,清衫白髮雨婆娑。”参见“ 记曲娘子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记曲”是一个源自唐代音乐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音乐、文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记曲”指唐代善歌者张红红通过隔屏用小豆记录乐曲节拍的事迹。这一典故常用于赞颂音乐天赋或吟咏善歌者,成为古代文学中音乐相关的典型意象。

二、典故起源

据记载,唐代歌者张红红在屏风后聆听乐曲时,通过撒小豆的方式记录节拍,随后能精准复现曲调。这种方法展现了古代音乐记忆与记录技艺的智慧。

三、文学应用

后世文人常以“记曲”入诗,例如:

  1. 清代汪端《湘烟小录·紫姬哀词》:“记曲珠帘月二分”,借指紫姬的音乐才华。
  2. 王蕴章《碧血花·吊烈》中“红红记曲采春歌”,直接化用张红红典故表达对歌者的追思。

四、别称与延伸

“记曲娘子”是张红红的别称,进一步强化了该典故与音乐技艺的关联性。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唐代音乐史实与历代文学用例,如需了解更多诗词中的具体化用,可参考《全唐诗》及清代文人诗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记曲》的意思

《记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记录音乐的曲调或记住曲调的方法。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记”和“曲”。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记曲》的部首是“言”和“曰”,其中“言”为左部首,表示和语言有关,而“曰”为右部首,表示音乐。

根据《康熙字典》,《记曲》的总笔画数为19画。

来源

《记曲》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在古代,由于没有录音设备,人们通过口传或者文字来记录音乐的曲调,以便后人学习和演奏。所以,“记曲”就成为了描述这个行为的词语。

繁体写法

在繁体字中,《记曲》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不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据《康熙字典》,古时候的《记曲》的写法为「註曲」,其中“註”是指注解、记录的意思,与现代的“记”有些许差异。

例句

他用心记曲,一支一支地编写着自己的音乐作品。

相关词语

组词:记谱、记录、曲谱、曲子

近义词:记谱、记调、记音

反义词:忘曲、遗忘、失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