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的节度、规制。《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郑玄 注:“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 孔颖达 疏:“大礼与天地同节者,天地之形各有高下大小,为限节,大礼辨尊卑贵贱,与天地相似,是大礼与天地同节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极天蟠地之礼,周旋揖让之规,百神於是会昌,二仪以之同节。”
“同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文献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同席而坐,同日而庆,同节而欢,祝祖国母亲生日大快乐!”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词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相关注释或权威历史文献。
《同节》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同样在一个节日或者重要的场合欢庆、庆贺。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的日子或者场合一同庆祝、欢聚的意境。
《同节》的拆分部首是“共”和“并”,其中“共”是左边的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
《同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人们同心协力欢庆节日的场景。在古代,人们经常因喜庆的节日而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时光。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为「同節」。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同节》的写法为「衕節」。
1. 亲戚们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同街道的邻居们共同庆祝同节。
2. 同学们一同欢庆毕业典礼,共叙友谊的同时也迎接新的人生阶段。
同乐、同欢、同庆、同聚、同心
同庆、同乐、同欢
各庆、各乐、各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