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意思、长白山的详细解释
长白山的解释
[Changbai mountain] 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最高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在吉林和朝鲜边境上,山顶的天池是一个火口湖,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还是中国重要林区,出产的人参、貂皮、鹿茸享誉中外
词语分解
- 长的解释 长(長)á两端的距离:长度。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 白山的解释 .即 天山 。因终年积雪而得名。又名 折罗漫山 。《后汉书·明帝纪》:“遣奉车都尉 竇固 、駙马都尉 耿秉 、骑都尉 刘张 出 敦煌 昆仑塞 ,击破 白山 虏於 蒲类海 上,遂入 车师 。” 李贤
专业解析
长白山释义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长白山”作为专有地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不咸山”(意为“有神之山”)。其现代汉语释义为:
- 地理实体:指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接壤的巨型休眠火山群,主峰白头山(朝鲜称“将军峰”)海拔2749米,为东北最高峰。《汉语大词典》释其名源于“山顶四季积雪,望之皆白,故名长白”。
- 文化象征:在满语中称“果勒敏珊延阿林”(Golmin Šanggiyan Alin),意为“长白山”,被满族、朝鲜族视为圣山与民族发祥地,《清史稿》载清皇室尊其为“龙脉之地”。
二、自然特征释义
长白山以火山地貌与生态多样性著称:
- 地质构成:新生代多次喷发形成巨型复式火山锥,山顶天池为世界最高火山口湖(《中国国家地理》数据)。
- 植被特征:垂直植被带谱完整,从温带阔叶林至高山苔原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三、文化意涵延伸
汉语语境中,“长白山”衍生出三重文化语义:
- 民族图腾:朝鲜族古籍《三国遗事》载其为“太白山”,传说中民族始祖诞生地;满族萨满文化奉为“神灵居所”。
- 文学意象:清代诗词常以“长白积雪”喻高洁品格,如吴兆骞《长白山赋》“混同之本,太白之雄”。
- 边疆象征:历代王朝视其为东北边疆地理标识,《吉林通志》称“东陲第一屏障”。
四、现代权威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综合定义为:
“长白山:山名,位于中国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东部与朝鲜交界处。因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得名。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发源地。拥有原始森林、火山湖等自然景观,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卷三,P.145
-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P.78-82
- 《中国国家地理:长白山特辑》(2007年第9期)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AB计划官网(保护区编号:CHN-02)
- 《清诗纪事》(中华书局,1987),吴兆骞条目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P.149
网络扩展解释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山脉和自然文化地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地理特征
-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及中朝边境,主峰白头山(中朝界峰)海拔2,691米。朝鲜境内的将军峰海拔更高,达2,749米。
-
水文与生态
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源头和分水岭,拥有中国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平均水深204米)。森林覆盖率极高,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二、名称由来与文化象征
- 得名原因:主峰多白色浮石,山顶终年积雪,故称“长白”。
- 文化寓意:象征“长相守、到白头”,清代被尊为满族发祥圣地,皇帝需定期祭祀。
三、资源与价值
- 物产:盛产人参、貂皮、鹿茸,享誉中外。
- 旅游:滑雪场、垂直植被景观(从温带到寒带植物分层分布)为特色。
四、补充说明
- 部分资料中“韩国交界”为笔误,实际与朝鲜接壤。
- 不同文献对山峰高度的差异源于中朝两国境内不同主峰的测量数据。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典及联合国保护区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虎鄙于不屑卜祝谄笑胁肩澄一迟迟吾行淳辉贷贳典型化地机坻颓弟兄读别蠹化堕髻愕梦发窘封神演义風榸贵躬顾养黉堂泓窈划行监斋间柱进出口商品检验郡帅忼慷鲙虫良倡良式连州獠女柳翣胪声暋作母财拿大噗喇潜蛟困凤骑赤鲤曲度让居绅带省舍霜露之感肆祸四绝讼鬼泰东桃根桃叶淘泻韬养腾翥投稿窝心酒无哗香椿协理